网红皮皮虾被黑,黄骅人愤怒啦!其实, 躺枪的海鲜还有辣么多呢~~~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6-06 01:30:29

每到吃皮皮虾的季节。不管是清炒、香辣,还是椒盐的皮皮虾,其鲜嫩爽口的肉质总能俘获一大批吃货的心……然而,当吃货们正欲竞相奔赴海边大快朵颐之时,网上却流传出一则皮皮虾被注胶增重的视频。一时间,无数民众发出哀嚎:难道让人垂涎的皮皮虾也吃不了了吗?


  其实细心的网友不难发现,每当这种海鲜肥美上市的时节,一大波关于水产品的谣言就会在网上流传。而谣言的内容兜兜转转也不外乎注水、注胶和喂避孕药,本期我们就集中火力,请专家将这些关于水产美食的谣言一网打尽。看完了,您就可以踏踏实实地吃您的海鲜盛宴了。



给皮皮虾注胶?

活虾变死虾,等于赔本买卖



  “皮皮虾吃不得,都被黑心商贩打了胶水增重!”近日,一则有关皮皮虾的视频在网上疯传。

  视频里,一名女子剥开桌上一盘煮熟的皮皮虾,掏出里面或白或黄的胶状体。该女子称,这是早上在市场买来的皮皮虾,虾肉里都被黑心商贩注入胶水增重,“每个里面都有,这皮皮虾可千万别吃了。”

  闻听此言,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副会长、高级水产工程师杨维龙哭笑不得,他告诉记者:“那根本不是什么‘人为注胶’,而是皮皮虾的生殖腺,也称虾黄、虾膏。”

  杨维龙介绍,皮皮虾正式名为虾蛄,有很多种,其中口虾蛄是最常见的一种,它是为数不多能够在温带生活的虾蛄,因此南北沿海均有大量出产,是我们最常食用的一种。它的个体不大,体长一般只有十几厘米,背部呈乳黄色,伴有青灰色,腹部为白色,一袭素颜却口感诱人。每年4月左右是皮皮虾的生殖季。其发育未彻底成熟前,虾体内会出现胶状物,母虾的胶状物最终会长成一粒粒的卵,集中在胸至尾的位置,呈黄或红色,公虾的则呈白色,民众大可不必担忧。

  “我们知道,水产品最主要是保证成活率,成活率高才能卖到好价钱。而大部分水产、海产,不管是人工养殖还是自然生长,都不会采取人工注胶的,因为一旦注入胶质水产很快就会死亡,养殖户和商贩,又怎会做这种亏本的事?”杨维龙说。



那么注胶虾,到底有没有?还真有。


  有专家指出,有商家会给冻虾注胶,为了保持虾头和虾身的连接,令虾的卖相更美观。但这些胶多为海藻明胶,是可食用的,其原料为煮过的动物骨头、皮肤和筋腱,多数用于制作果冻和其他甜品。

  “商家给冻虾注胶主要是增加虾的重量,一只虾经过注胶处理后,重量可增加20%到30%。另外,注胶会令虾身更丰满、保持新鲜的手感,甚至可以掩盖虾肉腐败变质的缺点,还能防止运输途中虾头与身体脱落。但给活虾注胶完全没必要。”广东水产行业专家卓壮生说。



给大闸蟹注水?

水会从缝隙流出,难达增重目的


  除了虾之外,蟹也是谣言的重灾区,关于螃蟹注水的传言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就一直没有停息过。

  给螃蟹注水有什么目的?杨维龙说:“无非是增重。但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因为同皮皮虾一样,往螃蟹体内注入液体后,环境渗透压会产生剧变,螃蟹的脏器要么失水要么吸水,都会导致其迅速死亡。渔民、商贩不可能为了增加一点点的重量就把活蟹变死蟹,做赔本生意。”

  那么,有民众反映从买来的螃蟹身上确实发现了针孔,这孔又是从何而来呢?

  对此,有媒体报道,民众买到的多是梭子蟹,而螃蟹身上的壳非常坚硬,一般的注射器根本扎不进去。梭子蟹身上的孔,可能是因为商贩将其放在一起装筐,螃蟹腿或身上的尖刺,相互碰撞挤压,会在身上刺出洞。

  “而且,蟹类甲壳内的组织吸水性很差,如果注入液体,液体会从螃蟹的身体缝隙中流出。也就是说,即使辛苦穿刺了硬壳,注入了液体,也会流出来,起不到增重的效果。”杨维龙说。



给各种水产喂避孕药?

小龙虾延长生长期;螃蟹、黄鳝会死亡



  除了注水、注胶,这些年人们听得最多的谣言莫过于为了增产,某某水产是喂避孕药长大的,被抹黑的水产包括小龙虾、大闸蟹、甲鱼、黄鳝等等,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

  “用避孕药养小龙虾这种说法完全没有科学依据。”杨维龙说,首先,小龙虾的生长周期很短,一般3个月左右就可以上市,而其性成熟期一般为8—10个月,也就是说小龙虾上市时离繁殖期还早得很,根本没有繁殖能力,养殖户用避孕药养虾只能徒增成本;其次,小龙虾属于低等无脊椎动物,高等脊椎动物的避孕药对其根本没有效果;此外,如果大量使用激素,还会增加小龙虾的脱壳频率,使其生长速度变慢,反而延长了小龙虾的生长周期,所以养殖户是不会这么做的。

  而“养殖户为催大闸蟹快长投放避孕药”更是无稽之谈,杨维龙表示,养蟹池塘最小为20亩左右,以在水中浓度1克/吨计算,整个池塘就得放13公斤的避孕药,可以想象其成本有多高。

  事实上,大闸蟹属于甲壳类水产动物,在海水里出生、淡水里成长,靠脱壳慢慢长大。每年10月份左右,在盐水的刺激下,雌雄大闸蟹才会抱在一起交配,它们在淡水湖里不会交配。不仅如此,养蟹人也会在大闸蟹成熟前按性别将其分装在暂养箱里。螃蟹一生需要脱壳19—21次,才能长大。大量实验显示,使用避孕药或激素,打乱了螃蟹的脱壳秩序,会导致其因“难产”而大批死亡,更可能引发绿藻繁殖,从而破坏湖中的生物链,造成更大损失。

  “另外,蟹黄和蟹膏都是蟹的性腺,如果蟹吃了避孕药,就会抑制性腺的成长、成熟。没了蟹黄或蟹膏的大闸蟹美味将大打折扣。所以,从蟹的生长原理来说,喂避孕药也是不可能的。”杨维龙说。

  对于网上流传的“为了让鳝鱼快速长大,农户喂鳝鱼避孕药,以达到使其专心长膘的效果”的说法,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系教授陈舜胜指出,黄鳝用避孕药增肥纯属谣言。黄鳝是一种罕见的具有性逆转特性的鱼类,幼龄时期全是雌性,产卵后部分黄鳝会逐步过渡为雄性。由于雌鳝要在繁殖环节消耗大量体能,生长速度受到一定影响,雄鳝少了这一环节的耗能,生长速度相对较快,体型上也比雌鳝偏大。事实上,之前已有水产养殖专家针对激素喂养鳝鱼进行过科学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激素的黄鳝一个月内的生长速度比不用激素的黄鳝快约10%,但却引发了大批死亡:激素剂量越高,死亡率也越高。这可能是因为,黄鳝吃了含激素的饲料后,导致体内代谢紊乱,增加了身体脂肪沉积,进而出现抗病力差甚至死亡的情况。对养殖户来说,这10%的生长增速,无论从风险角度还是成本角度看,都划不来。

但是一些商家还是会有一些猫腻儿的!

教你几个识破骗人伎俩的招数

       记者多方走访业内人士,教您如何擦亮双眼、规避欺诈,尽量避免被宰被坑。

  伎俩一:注水

  活海鲜都是被存放在水箱里,同时用氧气泵输氧。顾客购买时,商家会象征性地控一控水,但仍会连货带水一起放袋子里。

  对策:想要保证活虾的存活率,购买后只需要给袋子里加点氧气就行,并不需要加很多水。

  伎俩二:宰秤

  一些耍心机的商家通常会在秤上做手脚,原本100元一斤的海鲜,80元一斤卖,但其实秤出一斤的货也只有六七两分量。

  对策:可以提前秤好自己手机的重量,购买海鲜前,先秤一下自己的手机,或者可以到市场设立的公秤处复秤。

  伎俩三:掉包

  一些不良商贩会在购买者不注意时,把活的海鲜全部或部分调包换成死的海鲜。

  对策:业内人士表示,因为装虾或螃蟹等海产的袋子都是黑色的,市民在购买后首先可以先从外侧抓一下袋子,看看里面的虾蟹是否还在活动,如果觉得有异常,那就直接打开袋子进行查看。

  伎俩四:附带包装

  市场上常常看到螃蟹腿上绑有一种类似橡皮筋的粗捆绳,这种捆绳的分量往往沉得超出想象。

  对策:业内人士透露,通常没有人管这个事情,需要消费者自己提出异议。



买海鲜你要注意这些事


  1、螃蟹

  ①选飞蟹时一定选择活的。

  ②同样大小的飞蟹,分量较重的新鲜肥满,分量比较轻的相对干瘪。

  ③新鲜饱满的飞蟹,腿结实发硬,反之则发软。

  2、濑尿虾

  看背部是否有黑线区分公母。

  干虾比湿虾好,注意虾的手感是否饱满、厚实。

  3、虾

  看:新鲜虾外形完整,有虾须,眼睛饱满,尾部有完整绒毛,整体形状呈自然弯曲。青虾、白虾正常呈现青灰色,不新鲜的虾,肉会发黄,虾头发黑。

  摸:鲜虾的外壳光滑透明,连接平滑无脱节,头和身子的连接点紧实,肉质有弹性。不新鲜的虾虾头和身子、虾壳每节之间连接松散,虾体没有自然弯曲的弧度。

  闻:新鲜的虾有海腥味,变质虾散发腐臭味。

  特别提示:小心“注胶虾”

  如何分辨注胶虾?

  注胶虾的虾头跟虾身会鼓出来,虾头与下身容易剥离破碎。

  可撬开虾的硬壳,看里面是否有胶状物。

  用手按一下虾身肉,看是否有弹性。如果手指捏反弹力很大,且没有下陷感,则有可能为注胶虾。

  4、扇贝

  壳大不如肉柱大。

  扇贝越大口感越好,黄色内肉的扇贝比红色内肉的更好吃。

  5、黄花鱼


  黄花鱼肚皮金黄色 “头大尾细”

  真正国产黄花鱼的鱼体呈长椭圆形,侧扁。成鱼一般体长30~40厘米,头部较大,,尾柄较细长。颜色呈现的是黄褐色,腹面金黄色,鱼鳍黄色或灰黄色,嘴巴部位略红,背鳍和臀鳍的鳍条基部2/3以上披小圆鳞。

  警惕染色“黄花鱼”

  染色的黄花鱼用面巾纸擦鱼身,通常就能发现黄色。在水中泡5分钟,水也会呈啤酒色。如果是自己家吃,节日里选择国产大黄花,平时还是吃小黄花鱼比较经济实惠。

  6、鱿鱼

  如何辨别鱿鱼是不是泡发过的?

  泡发过的鱿鱼圈像手镯

  一般来说,鱿鱼头或整条的鱿鱼是没有泡发过的,因鱿鱼头比较坚硬,难以泡发,商家通常会把鱿鱼头切掉分开出售。

  没泡发过的鱿鱼圈是扁的

  未泡发的鱿鱼圈和泡发的鱿鱼圈差别明显,它们不是圈状,而是压合在一起,呈扁状,颜色也呈现浅棕色等正常的颜色,而且表皮和肉质部分契合紧密且整齐,表皮没有内缩情形。


吃海鲜小贴士

海鲜+啤酒诱发痛风

海鲜加啤酒之所以被称为“痛风套餐”,是因为某些鱼类(比如沙丁鱼、凤尾鱼、三文鱼等)、贝类以及虾蟹有较高的嘌呤,如果吃海鲜大量饮酒会使嘌呤分解加速,生成尿酸,同时酒中的乙醇不利于尿酸排泄,就有可能诱发痛风。不仅是啤酒,各类含酒精的饮料,如果不注意饮用量,也可能成为痛风高危人群的风险因素。

海鲜+止咳药易致过敏

服用某些止咳药后,再吃海鱼等海鲜,可能会出现皮肤潮红、头晕、心跳加快、荨麻疹等不适症状。这可能是由组胺引起的过敏。部分鱼类含有较高组氨酸,在体内经酶的作用可形成组胺。一些药物会影响胃、肠和肝脏中的单胺氧化酶组胺的灭活,如含有可待因成分的止咳水和复方甘草片等。因此服止咳药、康唑等西药和鹿茸等中药期间,不要吃海鲜;停药后短期内也不建议吃海鲜。

海鲜+柿子易肚子疼

海鲜富含的蛋白质会与水果和茶叶中的鞣酸结合,严重可能导致蛋白质变性,引发食物中毒。而且,形成的鞣酸蛋白再与果胶、纤维素黏在一起的话,有可能会形成结石。不过只要把螃蟹煮熟,别过量吃柿子,就对身体没有太大影响。

注意!这样的皮皮虾千万别这么吃!这等于是玩命啊!

还黄骅渔民一个公道!黄骅人声讨东光造谣皮皮虾事件,造谣!

有人把黄骅皮皮虾唱成歌了,太洗脑了,忍不住循环100遍!


精品微信:推荐↓↓↓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