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绘】它们是小黄鱼的“堂兄弟”,却更“接地气”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1-22 23:21:20

  还记得前几期向大家介绍的鮸鱼、小黄鱼不?

  本期山海绘,我们向大家推荐的是鮸鱼和小黄鱼的“堂兄弟”:日本白姑鱼和银姑鱼。它们都是石首鱼科的鱼类,因此外形都有些类似。

银姑鱼

分类:鲈形目、石首鱼科、银姑鱼属

形态与习性

  温岭人把银姑鱼称为白梅子,光听名字,就能想象这鱼的颜色应该偏白。确实,银姑鱼体背灰褐色,腹部灰白色。

  从外形来说,银姑鱼比白姑鱼“小家子气”,它呈椭圆形,体侧扁,个头中等大,体长一般在20厘米左右,体重在200~400克。吻圆钝,但口比白姑鱼的大,上颌与下颌等长。上颌齿细小,排列成带状向后弯曲,下颌牙两行,内侧齿较大、锥形,排列稀疏。体被栉鳞,鳞片大而疏松。胸鳍及尾鳍均呈淡黄色,尾鳍呈楔形。

  银姑鱼和我们上一期山海绘介绍的小黄鱼外形极为相似,它们还有个类似的俗称,小黄鱼叫黄花鱼,银姑鱼则相应地被称为白花鱼。作为重要的食用底层鱼,银姑鱼在东海区的资源较为稳定,在渔区也算是“接地气”的鱼种,价格比较低。

白姑鱼

分类:鲈形目、石首鱼科、白姑鱼属

形态与习性

  日本白姑鱼是上世纪90年代从日本引进的,体延长,侧扁,头尖突,眼较小。两颌约等长,上颌骨伸达眼中部下方或稍后。唇薄,口腔浅灰色。被侧面灰色,背鳍鳍棘和鳍条连在一起,起点在胸鳍基部上方,较腹鳍的起点稍稍靠前。鳍棘部和鳍条部的连接处有一个较深的缺刻,背鳍前部有9条鳍棘,上缘为黑色,后部鳍条上端呈灰色。

  臀鳍第一棘短小,第二棘较大,约为眼径的2倍。尾鳍呈双凹形,呈灰色。

  白姑鱼体背黑褐色,腹部灰白。虽然是从日本引进的,不过目前我国东海、南海均有产。

捕捞量不大,却很“接地气
  一般鱼类上半年时都比较小,等过了禁渔期,到了下半年,就开始长大、长肥了。白姑鱼和银姑鱼也是这样的生长规律。现在,也正是它们体壮肉厚的时候。

  到松门的水产市场里转一圈,你就会发现,这两种在市区菜场里很少见的鱼,这里都有,但又不是每个摊位上都有。那是因为这两种鱼都不是主要的经济鱼种,海里的数量有限,被捕上来的也不多。另一方面,“物以稀为贵”的金律在这两种鱼上也并未体现,虽然捕捞量不大,但价格不高,都是兼捕来的。银姑鱼为例,两三两大小的,水产批发市场的价格在每斤六七元左右,最高时也就10元。一斤三四条买回家,一家人也就够吃了。和鲳鱼、带鱼这些经济鱼类比起来,白梅要“接地气”得多。

  问渔民朋友们这两种鱼都产自哪里,朴实的他们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南北都有啊,还真不好说。”打了近30年鱼的船老大老郭告诉记者,这两种鱼,都不是主要的捕捞对象,有就有,没有也不会在意,有时候好几网才能挑出那么几斤。虽然看着不起眼,但鲜吃味道很好,肉质鲜嫩细腻,还少刺。

  除了海捕,常出海海钓的陈先生告诉记者,有时候运气好,还能在近海钓到白姑鱼呢。“这种鱼的季节性比较强,夏季会比较靠近近海,鱼群多时,一下子能钓上不少。”不过,相比起岩头虎、鲷鱼等,被钓上的白姑鱼,也算是少数。

该怎么吃呢?

  银姑鱼和日本白姑鱼都是营养比较丰富的鱼类。

  银姑鱼肉厚而细嫩,含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

  白姑鱼还具有滋补食疗的功效。

  这个季节,秋风渐冷,阳光也较为充沛,因此是晒鱼鲞的好时候。银姑鱼和白姑鱼都是晒鱼鲞的优质原料。

  不会晒制的,小记可以教几招。

  我们做菜时,一般是从鱼腹部下刀,清除鱼内脏。

  晒鱼鲞时就不能这样了,要从鱼背部下刀,沿着鱼骨往内剖进,到腹部处将剖开的鱼肉掀开,清除鱼内脏。再将盐抹在剖好的鱼体两侧,腌制两三个小时后洗净,将鱼摊开放在阳台上晾晒就可以了。

怎样才能挑到新鲜的鱼?

  银姑鱼肉质细嫩少刺,因此捕上船后不好保存,多为冷藏保鲜或冷冻保存。买鲜鱼时,要注意看鱼眼,鱼眼透亮饱满的最好,鱼眼充血下凹的,则很可能是冷藏后解冻的。

  白姑鱼的肉质相对来说没那么嫩,因此买鲜鱼也较容易。只要鱼鳃鲜红,肉质有弹性,则基本算是鲜鱼。

作者:王萍/整理 郭林希/图

编辑:盛琪

来源:温岭日报

2015年《温岭日报》开始征订啦!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即可下单!
↓↓↓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