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探讨:越南,冷冻对虾加工业的新起点?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1-16 21:18:42

2017年6月,火热的天气似乎并未给湛江传统的支柱性行业“冻南美白对虾”带来同样的火爆行情,反而呈现出“旺季不旺”的“反常”现象。作为湛江“行业标杆”的宝满市场,如今每天不到20万斤的“惨淡”交易量,众多加工厂“无虾可收“的尴尬生存境地,似乎暗示着湛江对虾加工辉煌的昨天已悄然成为过去。而小编近期的越南考察之行,却亲眼目睹了南美白对虾加工业的异军崛起与工厂订单爆满的事实。一“冷”一“热”,令人感慨:难道越南,已成为冻虾加工行业的新起点?

今年5月底,在一位同业友人的陪同下,小编有幸参观了越南同行的几家冻虾加工厂。首先第一印象是:越南的加工厂无论在硬件、环境、卫生、管理等方面,已不输大多数国内的同类冻虾加工厂。第二印象是:车间内的加工节奏紧张有序,繁忙而不紊乱。第三印象是:产品质量、工艺、价格已明显大幅提升市场竞争力,从去头虾原料、单冻虾仁、块冻虾仁、盒冻带头虾、冻凤尾虾、单冻蝴蝶虾,对越南加工厂而言已无产品空白区。第四个印象是:越南的加工工人的作业熟练程度与专业程度已进入快速超车道,迅速赶超国内部份地区的“剥虾熟练工”。而最令小编震惊的一个方面是:越南南部的加工厂工人的月均工资竟只有国内的1/3左右,光加工费节约下来的成本就每吨达到二千五百元人民币左右,这对于“薄利多销”的对虾加工业而言是多么可怕的竞争力!

正所谓“有因必有果”,面对越南同行的异军突起与湛江传统加工厂的“萧条”,小编认为是事出有因的。之所以说有“因”,是因为至少到目前我们仍有一个大问题至今没有厘清答案:为何同为“靠天吃饭”的对虾养殖与加工业,为何湛江曾经作为世界上“每出口一条虾,就有一条来自湛江”的美誉,没落到如今“10家冻厂9歇业”?究竟是养殖环境恶化还是种苗退化?养殖虾农“十户九亏”后的理性转向养殖其它品种?市场档口经营主因银行断贷而被“民间高利贷压榨”而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或是越南、印度、厄瓜多尔、泰国等产虾国的虾产品对国内市场造成的重大冲击?目前尚未有人给出明确答案。

然而有人会说,越南冻虾加工业也并是不看上去那么美好。的确,国人能做到一窝蜂炒房、炒地皮、炒大蒜,就不会想到到越南“炒虾”么?答案是肯定的,据小编听友人介绍,目前国内各地包括湛江的对虾加工大厂都以各种不同形式从越南加工或进口对虾以弥补原料的不足。据越南海鲜出口商和生产协会透露,由于美国、欧盟、中国和韩国这些主要出口市场需求稳定,越南的对虾出口额一直保持增长势头。2016年8月,越南虾的出口额达到3.061亿美元,比2015年同期增长12.3%。那么,市场供需调节的无形之手就将越南的对虾行情也撩拨得让大家“爱恨交加,欲罢不能”,因此“越南越南,越来越难”这句顺口溜就从国人口中流传开了。

但俗话又讲得好:难者不会,会者不难。越南冻虾加工业充满机遇与挑战:四季如夏的气候让对虾养殖可全年化生产,工厂又有绵绵不绝的廉价工人可供调配,越南中部与南部的差异化养殖又满足了市场对不同颜色虾产品的需求,等等有利条件不一而足。然而,许多同行到越南计划投资建厂又很快放弃了,因为很多人对越南的国情和语言障碍都不能深刻了解和克服,加上很多人仍“照搬中国模式”与当地实际情况不兼容,再加上人脉资源欠缺,都是失败的原因。

临回国前,友人与小编闲聊时断言:“不出5年,未来的越南冻虾加工业又会是下一个湛江。”此言一出,满堂皆惊。细细思量,如果越南放任对虾养殖与加工行业的恶性竞争,对越南对虾加工工厂的产能不加以理性规划与引导规范而任其“野蛮生长”,将很快导致产能过剩与环境恶化,工厂之间为争抢工人而竞相提高工资,届时廉价的劳动力优势亦不再。

或许,这一切还言之过早,越南对虾加工业前景的未来是好是坏还有待时间验证。但不论如何,湛江目前众多仍在“煎熬”中寻找出路的冻虾加工厂同行必须要警醒了:湛江对虾加工的相对优势在哪里?还有哪些方面仍可“挖潜”?我们还有哪些产品形式可以实现“差异化”?湛江当地对虾加工业有无机会再次实现辉煌?无尽出路,有待大家细细思量。


对于冻虾加工行业而言,目前的越南,或许早已不是起点,但绝还不是终点。



感谢“四季青蓝”品牌特别支持!

2017.6.18-20日,“湛江水博会”上“四季青蓝”与您友情相约:

位号A036

四季青蓝(虾仁)干料、包冰,供货电话(微信):13922094580

 扫一扫:四季青蓝”虾仁供货微信二维码: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