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死在台湾—自由行必吃的十种小吃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05-15 03:45:15

到了台湾,恨不能生出四个胃,将美食分门别类装进去,然后再细细回味,欲发“俯首甘为孺子牛”之叹。

通化夜市--惊艳鱿鱼羹",因为太好吃忘了拍特写。台湾人特别会做各种各样的羹类,本来不喜欢这种面糊糊的东西,但是试过的几种台湾羹几乎没有失望过。

鸭血是台湾人引以为傲的小吃,无论是火锅或是煲类,都会加上不抢味又越炖越嫩的鸭血,先生要了鸭血臭豆腐煲,直呼好吃,我则掩鼻而退。图片上方那道百香果泡菜别有一番滋味,普通的台湾泡菜配上百香果子,甜香脆酸,更加爽口。台湾人会将一些水果腌成泡菜,甚至连香瓜也能入料,很特别。

台湾物价很合理,怪不得台湾人到了上海会觉得太贵。

惊喜连连,鐤边趖!这个趖字很有意思,它有蛇形的含义,走走停停,最像小孩子在妈妈做饭的灶边绕来绕去不舍离去的样子。而这个鐤边趖,确实好吃到让我不忍离去。这三个字用台语念起来,铿锵有力,更具别样风情---DIA(四声)BIA(一声)SUO(二声)

白色的是米粉卷,虽然是北方人,不晓得正宗的米粉滋味,但是吃过这个鐤边趖里的米粉,仿佛心中一亮,立刻明白了其中的真谛,它不但Q,并要有一点点粘劲,还要有米的香味。

我形容它是大隐于世的绝世高手,表面淡而无奇,实际身怀绝技,口味虽清淡,但绝不单调,滋味在舌尖层层化开,每种滋味都让人不舍。它还另有妙处,那就是量极小,待你尝到滋味,它已然消失无踪。

说到面食,怎能不说到台湾的担仔面,说到担仔面,试吃了几碗下来,只表扬一家:度小月。

渔民将捕鱼淡季称为小月,为了增加收入,勤劳的渔民在小月的时候挑上担子上岸卖面,逐渐卖出名气,成就了今天台湾名小吃:担仔面,也成就了这家名字就叫“度小月”的担仔面馆。

度小月这家担仔面馆,果然是得了真传,浓郁的面香与浓郁的猪肉香,融会贯通,相辅相成,浑然一体。作为游客,我特别跟大师傅合影留念。是的,那个做着翻白眼的奇怪表情的年轻人就是做出这碗担仔面的“大师傅”。

几乎我所有的台湾朋友,都会满怀深情地回忆起小时候(台湾困难时期)吃过的猪油拌饭,我听到猪油二字,从来都是胃里泛酸不屑一顾。但是这次禁不起餐管老板的推荐,要了一碗尝试,才发现它完全没有猪油的荤腥气,与美味的酱油混合,浇在冒热气的白米饭上,真好吃。左面那碗猪油拌饭是老板请客,右面这碗亦是台湾名吃:肉燥饭,一样的好吃。

时不时品些小酒的我,当然少不了的,要来瓶台湾啤酒助兴。

世界各地随处可见的海鲜大排档,没有特点,现吃先抓,残忍不说,味道一般的粗糙。倒是第一次用手抓了活着的河豚鱼,它气得鼓鼓的,可爱得让人恨不能亲亲它。

饶河街夜市有名的胡椒饼,是电视明星,电视每介绍夜市,必有它的身影。品尝下来嘛,估计是我吃过的食品中胡椒粉放得最多的,很呛很辣,葱花放得也多,跟肉馅基本上是一比二的比例,像馕一样地贴着土锅烤成,没有什么特点。

配料比豆花还多的一碗豆花。豆花细滑到不可想象,连不爱吃豆花的我也要贪婪地一吃再吃,想让味蕾记住那份超越世上一切其它食材的细和滑!台北的豆花都是甜的,北方加了酱油虾米就改名叫豆腐脑了吧。

千万不可轻易尝试的槟榔,尤其是加了红色石灰的这种,非常下等。

进军宜兰!

宜兰名小吃,粉肝。菜市场中会有真空包装,但是我去的那天正好周末休息,否则要买些回上海与妈妈女儿共享。另外那道鱼最有特点的是旁边的腌冬瓜,没有宁波腌冬瓜那么臭,但有异曲同工之妙,整道菜全靠那几块腌冬瓜提味。

瞧,无处不在的大肠!摇身一变,又成了宜兰名菜。试问哪个人的家乡没有大肠类菜肴的?

在台湾吃日本料理,倒也不算离谱,台湾被日本统治五十年整,处处充满了日本味道,地处台北的这家春日日本料理,无论从服务,装修,味道到招呼的小姐,都富有浓浓的日本味,据我观察下来,尤过之。

付账方式也遵循日本规矩,食完自己柜台付账。台前结账的这位先生正是这次请我们吃饭的朋友,CHRIS.

在台湾应朋友之邀,吃了两顿燕翅鲍大餐,我和先生都暗暗为浪费了胃容量而感到遗憾,但是朋友盛情难却,只好装模作样,轻举餐具,慢捡佳肴,中间不忘用餐布按按嘴角,拖延时间。

好吃好看的远没有结束,待续。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