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冬季海钓尤其要注意以下技巧!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0-15 20:43:11

    冬季因天气最寒冷,鱼不易钓。所以,若要在冬季垂钓,不仅要注意气象问题还需考虑到冬季海钓的小技巧,这样才能更好的体验到冬季海钓的乐趣。

海冬钓鱼类的洄游规律

近海鱼类,属冷血动物,它们对气温、水温的变化是极其敏感的。每年人秋后,沿海气温、水温逐渐下降(水温下降较慢),它们按照各自特定的规律,本能地由浅水游向深水,寻找避寒、越冬的地方。例如:鲈鱼、花鲇、鲻鱼等,到了一定的季节,气温、水温降到一定的温度,它们便急忙向大海深水游去。星鳗(海鳝鱼),有的(跑流鳝鱼)向大海深水游去,而大部分(窝鳝鱼)在四周海疆寻找洞穴藏身栖息,闭而不出。梭鱼,既不向大海游去,也不在近海深水游动越冬,而是一头扎进近海深水污泥中,只露出尾巴,颇具创意的渡过寒冬。

常见的近海冬钓鱼类,例如:黄鱼(六线鱼、长六线鱼)、黑鱼(石板鱼)、鲆口(比目鱼)等,一般是在近海深水底层、坑洼、坷坎等地处休眠状态,稍微游动越冬。立冬、小雪前后,气温下降到10℃左右,水温下降到15℃左右(指表层水温,下同),便开始向水深3~4米的C地游去(海水入冬后,每深一米,水温比表层水温高 0.3~0.4℃)。      

   

到立夏、芒种前后,气温在15℃左右,水温在12℃左右,它们再向浅水游去,开始了又一年的新糊口。根据它们冬季洄游的特点,当地钓友们总结出:“冬钓深,夏钓浅,秋末、春初钓中间”的规律,从理论到实践看,是与冬钓鱼类的洄游规律相吻合的。 

由于近海鱼类的种类不同,它们秋末向大海深水洄游的时间和春初向近海浅水洄游的时间各有差异。按照统一个季节、时间划分,星鳗(海鳝鱼)、鱿鱼等无鳞软体鱼类,比其他鱼类提前半月游去深水洞居越冬。黄鱼(六线鱼、长六线鱼)、黑鱼(石板鱼)、鲆口(比目鱼)等有鳞硬体鱼类,则向后推迟半月左右。         


另外,它们的洄游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受外界天然前提制约的。假犹如样的季节、时间,秋末、春初气温、水温偏低或偏高1℃左右,它们游向大海深水或由深水游向近海浅水的时间,则提前或推迟10天左右。

近海冬钓海域、钓点的选择

掌握了近海冬钓鱼类的洄游规律,就不难找到它们栖息、越冬的海域、钓点。近海海底情况与陆地一样,也是凹凸不平的,这些深水低凹的海域,是它们冬季栖息、越冬天然的“安乐窝”,这些“安乐窝”也是近海冬钓的主要场所。离岸边远的钓场、钓点(500~l000米以上),可乘船垂钓;离岸边较近的钓场、钓点(500~1000米),可用人造小风船带底线拖钓;离边再近的钓场、钓点(30~100米),可在岸边抛竿、抛线钓;离岸边最近的钓场、钓点(100米内)可根据潮汐涨落,用鱼竿站崖垂钓。

近几年,沿海地区随着渔业和海上运输业的发展,围海造地、填海修码头、建船厂等海底工程不断增加,这就人为地为近海冬钓提供了优良的钓场、钓点。以修建码头为例,凡修码头,必须选择避风、水深的海域,同时在码头的一侧,修建很长的挡浪坝,挡浪坝外侧护坡,用不规则的大石块或工字形水泥块向大海倾斜堆垒。这些大石块或水泥块,经过几次大风大浪冲击、碰撞后,从海底到海面形成牢固的“人造围墙”,而“围墙”的底层间隙,是有关鱼类栖息、越冬的安全地方,也是近海冬钓理想的海域、钓点。

挡浪坝是由岸边向大海伸延的,所经过的海底有深有浅,浅处(2~3米)为冬季无鱼区;深处(4~5米)为冬季有鱼区。大石块或水泥块堆垒之间的缝隙,大部分被挡死,钩、坠无法顺到海底,称之为“死钓点”。有一部分钩、坠可垂直顺到海底,称之为“活钓点”,这些“活钓点”是近海冬钓最佳钓点。


注意水位的深浅、天气情况

一般环境的温度对鱼类的活动有很大影响,而且冬季的鱼类也是有一定的懒惰性和喜好温度的特性,当没有阳光的时候,它们会更多的选择躲在深水区域;当有阳光照射的时候,鱼儿们也会自动的聚集在相对温暖的浅水区域,所以在冬季海钓绝对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要注意这些变化。


时间的选择

在海钓时间的选择上,如果你在早上或者晚上垂钓,通常毫无收获,最好的时间是下午的1点至3点,鱼儿们很喜欢在这个时间乖乖的上钩。在扬竿的时候,力度不可过大或过小,容易导致脱钩或者断线等情况,如果是由于风向和风速的原因使得投竿方向偏离,你可以加重钓饵,这样会便于投抛钓竿。


装备的搭配

尽量选择6米左右相对较长的的竿,而竿的粗细要根据鱼的种类及体型大小来相应的选择。在诱饵的搭配上也要荤素混搭,太过单一的搭配比较不容易吸引鱼儿上钩。“串钩”是很省时省力的一种钓法,极少发生断竿断线的情况。


以上就是冬季海钓的小技巧,其中的细节也需要注意,俗话说的好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注意到这些小细节搭配海钓技巧,才能获得更多的鱼获!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