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桥镇“虾稻共作”新模式,养虾有“稻”致富有方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0-11 20:21:46

 提醒:点上方↑“徐桥论坛”免费订阅


3月27日,徐桥镇好汉村的一处田畈里,绿油油的肥田草和红花草籽铺满了大大小小的田块,田边的水沟里依乐藻时常轻摆身姿,处处露出春的生机。

“这些草可是宝贝,龙虾最喜欢吃。现在小龙虾都躲在水沟的水藻里,或钻进了洞里。再过几天,田里关上水,龙虾就都跑到田里去了,这些草既是它们的隐蔽所,又是它们喜爱的食物。”好汉村村主任孟宪高是村里的创业能人,这片田畈便是他承包进行稻虾连作的基地。他拿起虾网,朝水藻处探去,用力一推,再提起,几只活蹦乱跳的小龙虾进了网。“这是去年投放的龙虾繁殖的。去年稻虾连作模式发展了近100亩,今年准备发展200多亩,已经预定了3000斤虾苗,马上可以投放了。以前这个时候田是闲着的,一年只有一季稻的收益。”

“不是尝到了甜头,我哪会扩大规模?”孟宪高喜悦地说。孟宪高6年前开始承包水田发展种植业,共承包500多亩,以前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等传统农作物。去年,我县开始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此感兴趣的孟宪高欣然尝试。到外地去学经验,买资料学技术,并请农技专家现场指导,起早贪黑,边学边试,边试边思考,不仅熟练掌握了龙虾养殖技术,还一举获得了成功。去年仅卖龙虾就赚了6万多元,这是比单种一季水稻净增加出来的。

和孟宪高一样尝到甜头的,还有桃铺村创业能人王雨红。当天,王雨红的基地里,挖土机正在新增投放龙虾的田块里作业,沿田坝开挖水沟。据王雨红介绍,依托省农科院帮扶桃铺村提供技术指导,他去年开始示范稻鳖共生模式,在20多亩稻田中投放鳖苗700余只,去年,不仅这些田里的稻米成为抢手货,鳖也在市场上卖上了好价钱。

站在水田边,王雨红给记者算起了收入账,“这些田里的水稻是不需要打农药、施肥的,纯绿色无公害产品,销路好,供不应求,生产的大米去年1斤卖上了6元钱,以前1斤才卖2元钱左右。因为要开挖水沟、水池,亩产按700多斤水稻算的话,可生产大米500斤,每亩水稻的产值也能达到3000元。再加上鳖的产值,每亩的产值可达7000元左右。原来每亩的产值才1000多元。这样一比较,水田的利用价值大大提高了。”今年,王雨红又开始尝试新的模式,着手在稻鳖田里投放龙虾,稻虾连作、稻鳖共生,每亩的产值将达到1万元左右。

正是有了这些成功的示范引领,徐桥镇在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上迈出的步伐十分坚定。徐桥镇自古物华丰茂,地理条件优越,依山傍水,临泊湖,通长江,气候宜人,四季分明,盛产粮棉油等农作物,鱼虾鳖等水产品。在新型农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发挥这些资源优势,让传统的农业走出新路,焕发出新的生机?近年来,该镇把引导农民转换思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摆上重要位置,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解决单一种植效益低问题正逢其时。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通过召开不同层面的会议、深入调查、邀请专家指导、宣传发动等多种形式推进,目前,该镇在每个村引导种植大户进行试点示范,全镇范围内共发展综合种养基地1000多亩。

除种植大户积极参与,创业村将稻虾连作模式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突破口和“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新名片,在创业圩内推出了新样板。“这一片原来都是低洼荒滩,除几十亩可耕种外,其余的500多亩无人问津。”记者眼前所见,是该镇位于创业村的最大的稻田综合种养生产示范基地,一块块整齐规划的农田、一条条翻挖一新的水沟,水草轻摇,让人很难想象出它曾经荒废的模样。

据介绍,该村于2016年成立了徐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由村集体、村两委成员、贫困户和社会人士共同入股,主要进行种养殖业发展及资源开发。去年,村两委形成统一意见,对村里创业圩内500多亩土地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全部流转进公司,用于建设稻田综合种养生产示范基地等。目前,田块平整、沟渠整治已完成,正分批投放虾苗,安放防逃网。该村支部书记汪华庆说,有了这种模式,荒滩得以充分利用,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可创收20万元左右,入股的贫困户除有保底分红外,有的还能拿租金,大家干劲十足。

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技人员虞生根说,新的农业发展形势和市场需求,催生了农业发展模式的改变,促使土地的使用价值大大提高。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不仅为农民增收拓宽了渠道,还增加了稻田蓄水能力,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等的使用,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有利于防洪抗旱和保护生态环境。(来源:太湖新闻网,记者/叶玲玲)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