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北京 |“穷人自有穷人乐”!一起探究老北京的“穷吃食”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10-03 20:58:15

点击“首都之窗”可以订阅哦!


北京人对于“吃”的讲究是出了名的。食物,不分贵贱。在过去物资匮乏的年代,虽然物质条件不高,但依旧阻挡不了老北京人的聪明才智,用最少的花费,将食材特性最大化,制作出了令人惊艳的“穷吃食”。下面小编带大家一起回到过去,看看有没有你记忆里的美食。


1

麻豆腐


麻豆腐是老北京的汉族特色小吃,平民美食。河南安阳也有类似食物,称为粉浆坨子。此物出自旧京的粉房。粉房原来是出产粉皮淀粉的地方,把豆子放在石磨上一碾,随碾随加水,这豆子就分成了三种东西。顶细的成了豆浆,是正品,用来做淀粉;顶稀的成了汁儿,即是豆汁;中间一层稠糊凝滞的暗绿色粉浆,装入布袋加热一煮,滤去水份,就是麻豆腐。相传,麻豆腐的制作早在明代初期就已经定型了。



麻豆腐的主料是绿豆,味道甘甜而性寒,可以清热消暑,美容养颜。麻豆腐不仅明目还可解酒,只是性寒,所以脾胃虚弱的人不宜多食。这道菜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种健康的食物,偶尔还是可以在餐桌上看到。


2

榆树钱儿


小时候,每到春天,就盼望着爬到树上,去摘榆树钱儿。要知道在那个困难的年代,普通的榆树钱儿,也能成为单调饭桌上的一道美味。



最常见的吃法是做棒子面菜窝头、贴饼子和榆树钱粥。它不仅口味清香,还有清热利尿、安神、祛痰止咳的作用,可用于缓解水肿、小便不利、石淋、尿浊、失眠、暑热困闷、痰多咳嗽等身体不适症状。

3

酱油汆


进入夏天,北京人喜欢吃面条,便宜、省事、好吃。以“酱油花椒汆面”为例,做这样一碗面,在七十年代只需一毛来钱便可吃上,就是现在不足一元钱的花销,可用一整碗果腹。而奢侈一些的“酱油鸡蛋汆面”,放两枚鸡蛋才一毛钱,两毛钱便可享用葱香四溢、蛋香满室的“奢侈”面条。



看着就十分有食欲,夏天来上一碗,真的是别有一番滋味。


4

菜团子


在旧时的北京,家里都不富裕,没有多少细粮,每天吃的主要是棒子面,菜团子就是其中一种。那时候,能吃上这种粗粮的主食已经很知足了。



虽然,棒子面儿吃的时候有点儿剌嗓子,不过这种皮儿薄馅儿大的菜团子却是老北京家家津津乐道,个个拿手的,每次蒸一大锅,金黄的棒子面包裹住馅儿料,满满的回忆!


5

芥末墩儿


芥末墩儿是老北京传统风味小菜。一到冬天大白菜上市,老北京很多讲究的家庭都要做芥茉墩儿。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吃得油腻,换换口味,芥茉墩最好不过了,清爽、利口,颇受老北京人喜爱。


将大白菜去老帮,整棵横放,切成3厘米长的圆墩状,用沸水烫一下,码入坛中,一层白菜墩,一层芥末面和白糖,最后淋上一层米醋,捂严,一天即成。味道酸甜辣而爽口。



过去老北京年夜饭讲究“四四见底”,所谓“四四见底”,是指宴席由四凉(芥末墩儿、炸咯吱、肉皮冻儿、五彩花生米)、四热炒(红烧鲤鱼、葱烧海参、清炒虾仁儿、烩鱿鱼菜)、四肉菜(米粉肉、四喜丸子、红焖肘子、回锅肉)、四汤菜(烩三鲜、奶汤干丝、玉米全烩、八宝涮锅)等组成,讨一个四平八稳的吉祥寓意。


6

水疙瘩


大概老北京人最熟悉的咸菜就是腌雪里蕻、大咸萝卜、水疙瘩和熟疙瘩。芥菜的地上部分叫雪里蕻,地下部分的根叫大头菜,把这根用盐水腌了,就是水疙瘩。之所以叫水疙瘩,估计是相对于酱疙瘩的叫法。



炒水疙瘩


水疙瘩在被做成酱疙瘩的时候是要把皮削掉的,这本来是下脚料的咸菜皮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把它切成条,放水里泡去多余的盐份,然后放上点青辣椒和肉丝一起炒了,是任何时候都适合的菜,哪怕是不思饮食的苦夏期间,有了它也可以吃下两大碗饭。炒水疙瘩的时候还可以放些黄豆,清晨用来配一碗粥,开启平凡却幸福满满的一天。



看完这些有没有勾起你的回忆或者是“口水”呢?如果还有什么想要了解或者是你知道的老北京的“穷吃食”,欢迎给我们留言哟~


来源:北京土著 北京游玩攻略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