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成都的市民反映称,一些超市里的冻品、尤其是冻海鲜,在解冻过后重量缩水严重,有的甚至出现了一半海鲜一半水的现象,这也让他大感困惑,在菜市场里买菜买肉可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水分。在得到举报后,记者也对成都的多家超市进行了调查。
在成都一家超市的冻品区记者发现,海鲜类冻品的种类较多。就拿虾仁来说,35块8一斤也不算太贵,但是这些冻品明显包了冰,重量上会不会有水分呢?我们也买了25元共7两冻虾,在解冻后,它的重量又会有多少呢?
解冻后,冻虾仁的重量从7两缩水到了5两5,缩水略超过20%, 2013年年初,,标准规定冻熟对虾包冰量≤20%,自2013年3月1日起实施。根据该标准来衡量,该冻虾仁的包冰量勉强可以接受,那么,在市区内的其它超市,情况又如何呢?
记者随机走访了3家超市发现,几乎所有的冻虾冻鱼产品都是被一层厚厚的冰包裹着,而相关商品却没有一家超市标注含冰量。
在西月城街的这家超市,记者也买了1斤小黄鱼,进行了称重。
分别称重后记者发现,1斤的小黄鱼解冻后只有7两4,而1斤2两的剥皮鱼去冰后重量仅为5两4,重量少了一半还多。也就是说,买该冻品的钱超过一半花在了买冰上。那么,作为冻品海鲜的批发环节,情况又如何呢?记者随后走访了海霸王批发市场。
据批发市场的这位商家介绍,许多市区内的餐饮企业以及超市都在她这里进货,她也表示这箱墨鱼仔的含冰量不会超过20%,事实是否如他所说呢?记者也进行了实验。
让记者万万没有想到的是,10斤的墨鱼仔,解冻后称重仅仅2斤4两,也就是说该冻品的含冰量超过了75%,如此高的“水分”想必任何消费者都难以接受。
一些市民表示,对于冷冻海鲜究竟包了多少冰,在购买时自然是无法看清。而事后如果发现猫腻,想要投诉,也存在举证难的问题,这也给不少消费者造成了困扰。相信,如何规范海鲜冻品市场,保护消费者权益,也是相关执法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今日头条新闻客户端/网易新闻客户端
搜索《法治中国60分》订阅更多精彩内容
敬请锁定以下频道播出的《法治中国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