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暴雨就要来了!要把鄱阳河下成鄱阳湖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3-02 20:35:49

好天气和坏天气

什么是“好”天气?

对于回南阴雨大半月的广东福建来说,开太阳就是好天气,但对好久没下雨的江浙沪来说,下点雨才是好天气;


今天的全国干旱监测图,可见安徽、江苏、河南、陕西和山东降雨不足,已经出现旱情。图片来自国家气候中心。


 有人喜欢天气平静,但有人也跟我说,现在巴不得天天狂风暴雨,这样就没有雾霾了。

所以,和人一样,天气并无绝对的好坏标准,不是非黑即白,彼之砒霜,很可能就是吾之蜜糖。


清明这场雨,很大


每年清明,长江流域都是要下雨的。

那是因为,清明所在的4月上旬,正是暖湿大扩张、冷空气最后回光返照的时候,两者的相遇,常常造成大范围的降雨。当年在安徽行走的杜牧就被这雨点砸中,抚须吟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话也成了史上最有名的气候总结,一锤定音。

由于降雨的关系,清明时我国的气温往往出现华北、华南两头暖,华东中间冷的情况:广州气温超过福州自然正常,但北京气温也可能超过福州。今天这种情况已经出现,清明小长假会更加明显,到时候请别惊讶:





鄱阳河与鄱阳湖


这场清明暴雨的中心,就在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附近。

鄱阳湖气吞八方,胸怀博大,最大时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深圳市的2倍,上海浦东新区的近4倍,北京海淀区的10倍左右。

但它又极端善变,在枯水季节低调隐身为“鄱阳河”,面积骤然缩减到浦东新区甚至海淀区那么大,夏天的湖区变成大草原。用数据说明:鄱阳湖的水文站星子站,冬天和夏天的水位差距有10米之大,比三层楼还高。


冬天枯水时节的鄱阳湖,NASA卫星所拍。左图为今年1月25日世纪寒潮后,右图为2015年1月24日。可见虽然枯水时鄱阳湖都成为鄱阳河,但每年枯水时的差距仍然非常大:去年1月鄱阳湖面临极枯水位,湖区干瘪成小河沟,在卫星照片上几乎找不到;今年1月受厄尔尼诺影响江西出现冬汛,鄱阳湖虽瘦但面积大于历史同期,水体清晰可见。


图片来自微博: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


暴雨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养殖池塘暴雨前和暴雨后一天的水质都会发生较大变化:水温大幅下降,透明度增加,pH值下降,溶解氧减少。


(1)水色变化情况
清塘药物使用茶子饼和敌百虫消毒的池塘,暴雨后一周左右,水色大多由淡变深,由绿色或黄褐色变成蓝色,蓝藻大量生长,成为优势种;清塘药物使用漂白粉消毒的池塘,暴雨后一周左右,水色大多由淡变深,水色保持绿色和黄褐色,或两种水色互相转换,蓝藻一般不占优势。


(2)发病情况
暴雨过后5-8天对虾便开始发病死亡,主要是“偷死病”,少数白斑病和红体病。海水模式比淡水模式严重。


(3)小结
1.暴雨前,由于气压低、天气闷热,使池塘溶解氧快速下降,容易导致养殖对虾和其它水生生物处于不适状态,少数微生物(藻、菌)开始死亡;暴雨时,水温急剧下降,光照减弱,微生物出现大量死亡,藻菌相出现转换,池塘的微生态结构发生急剧变化,对虾发生“应激”反应;暴雨后,天气晴热,多数池塘蓝藻大量繁殖,加上死亡的微生物腐败,导致池塘水质变差,底层缺氧,对虾容易患病,发病率较高。


2.患病活力差或刚死的对虾被个体大健康对虾残食,导致池塘里个体大的对虾相继感染死亡。


对策建议
1.清毒塘时,一次性进满水,并封闭水闸,采用漂白粉彻底消毒后,待毒性消退再接入芽孢杆菌,以防止今后蓝藻的发生。然后适时分次放养鱼、虾苗。


2.虾苗要在中间培育池或养殖池围隔里,用优质幼虾粉状饲料强化培育至体长3-4㎝规格,才放归养殖池塘。


3.混养鱼类要根据鱼类食性合理搭配,配养少数捕食性鱼类,如胡子鲶等以清除活力差不健康对虾。


4.暴雨前中后都要开启全部增氧机,尽可能增加池塘溶解氧,减缓池塘微生物死亡。


5.暴雨前后,分别泼洒一次沸石粉,以吸附有毒有害物质,保持池塘藻菌相稳定,沸石粉用量为每亩每米水深25公斤。


6.暴雨前中后,少投或不投饲料,以免增加池塘有机物耗氧量,同时增加鱼虾活动量,以摄食池塘微生物,从而减少池塘生物总耗氧量。

文章来源:中国气象爱好者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养虾人。

输入你关心的话题养虾人会近期报道。

帮邦魔盒不仅是一款功能强大但价格极低的在线溶氧pH测控仪,还为合伙人、代理商提供客户管理、商机导流和全方位养殖过程数据了解的综合服务平台。点击“原文链接”查看详情!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