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道寄托着父亲青春的面拖黄鱼 吴越·食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2-08 04:06:20




1st | 美味


做菜方面,父亲从来都不是很成功。儿时我唯一喜欢的,也是他做的相对比较好的一个菜,是一种炸鱼:小黄鱼不大,清洗干净,腌制好味道,裹上稀稠合适的面糊,放进滚开的油锅里烹炸。面皮酥脆,鱼肉鲜嫩,吃一口满口咸香。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这是他自创或是不知道跟谁学的一道不知名的小菜,直到后来我翻看他的回忆录手稿,才知道这是海派餐饮的一道有名的小吃:面拖黄鱼。





2nd | 大学


平湖小镇的田园生活与美食,几乎构成父亲少年时代记忆的全部。这恋恋不舍的情结,一直保留在他的记忆硬盘里。后来,他考上了一所名校……


在那所学校里,他遇到一位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的蒋姓英文老师,蒋老师流利标准的英文,以及作业本后面潇洒的Good!,每每让少年们艳羡,也激发了少年们对那个遥远而神秘大都市懵懂的渴望。




1957年,父亲和三个同乡如愿考取了上海的大学。一个复旦大学,一个华东政法学院,父亲考上的是上海外国语学院,只是专业不是英语,而是当时流行的俄语。


父亲在回忆录里说:


他们班上只有二十几个同学,只有他一个来自农村。


那些同学衣着华丽,饮食讲究。特别是上海的几个同学,每天走读,上下课去附近的小卖部买零食。父亲说,虽然在经济上天差地别,但父亲从来没有格格不入的感觉。


我想,他能快速融入同学们中,除了成绩优异之外,包容并蓄的海派文化基因大概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3rd | 初恋


1958年,父亲的一个远亲表妹来到了上海。在老家,他们很小的时候曾见过一面,现在表妹已经是18岁的大姑娘了。


此后的日子,父亲的生活充满了色彩。每逢周末,这对年轻人就会约会,他们去虹口公园,中山公园,人民公园畅谈;去南京路,四川北路闲逛,在外滩和黄浦江畔漫步。在这个穷小子看来,他竟然也能和那些上海同学一样享受美好的爱情了。




那一年的夏天,表妹前往南京学习。两个年轻人在外白渡桥上的最后一次携手漫步。分别的时候,父亲倾其所有,请表妹吃了一顿美餐:面拖黄鱼。



4th | 释然


后来,当父亲重新与表妹取得联系时,她早已在上海成了家。这短暂的初恋,终成回忆。纵然遗憾,却又忧伤而甜蜜。其后的几十年里,父亲把所有甜蜜的回忆都寄托在面拖黄鱼里一次次品尝。


父亲再次回母校的时候,已经是在退休之后了。面对诸多物是人非,经过几十年的风雨,父亲已然淡定如水,他的所有讲述,似乎都事关他人。在表妹家里,分别时曾经风华正茂的两人,如今已经白发苍苍,儿孙满堂。乡音未改的谈笑间,那段让人忧伤的短暂爱情,已然被温馨的亲情所取代。




今天,以客观的态度回望那个历史节点,我们会发现那种遗憾其实是一种常态。即便是开放包容的海派文化,也难避免被时势的洪流所裹挟,让人的生命偏离原有的轨迹。好在所有遗憾,都在相逢一笑间释然。



5th | 告慰


落叶归根,父亲还是回到记忆中的小镇,回到平湖。岁月静好,一切如初。这里有他记忆中的田园,也有贯穿他整个青涩时光的面托黄鱼。


在这个田园精神复兴的时代,父亲的记忆被再一次的印证丰满。




然而,同样的小镇里,被印证与丰满的不仅仅限于父亲的记忆。属于“小镇”的时代里,父亲不会知道,在他的故乡平湖,一个叫春风江南的小镇正在崛起,一个美好的时代已经到来。对于多数人而言,记忆被不断翻新与重构;唯一停留的或许是他和表妹甜蜜的青春回忆。


对父亲来说,在上海的最后一次面拖黄鱼,也该回味出甘甜。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