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食区”,你都吃遍了吗?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4-04 22:48:29

近期好书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民以食为天”,“食”在我国,向来是极受重视的;加以我国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又经过五千年的研究发展,“食”在我国,无疑已经是一种独步全球的艺术。

曾有人根据我国各地人民的食物种类,把全国分成四大“食区”。


黄河流域——“牛羊之区”


黄河流域是“牛羊之区”:因为北方一带草原之上,牛羊成群,人民吃的奶酪、酸奶子、涮羊肉、烤羊肉、手抓羊肉,成为食的特色。


湿奶酪• 小便冰

湿奶酪

便

北平曾是元朝的大都,因而很多塞外风味的食物,也都流传了下来,奶酪就是其中之一。


元《饮膳正要》中记载“制湿酪法”:“用乳(牛奶、马奶均可)半勺,锅内炒过,入余乳熬数十沸,频以勺纵横搅之,倾出,罐盛待冷,掠取浮皮为酥,入旧酪少许,纸封贮,即成酪。”


“又‘干酪法’,以酪晒结,掠去浮皮再晒,至皮尽,却入釜中,炒少时,器盛,曝令可作块,收用。”


夏天北平人最爱吃的冷饮:果子酪、杏仁酪,酸甜清凉,就是“湿酪”的一种。西安门内的“香需轩”、东安市场的“丰盛公”,都以奶酪而著名。


据戏剧家唐骥先生说:夏天里卖饮料情调最好的,还是要数北海、。尤其是他们用绳子拉动辘辘像搅冰淇淋似的韵律。有时候边拉边唱:“您要喝,我就盛!解暑代冰凉,振凌来,雪花酪。”光是听着就很过瘾。


在以前,夏天卖冰的,冰的来源都是天然冰,,放在地窖里,夏天再翻出来用。很多做家长的都不愿意子女们去吃这类冷饮,因而为“天然冰”取了个绰号,叫“小便冰”,虽然如此,仍对孩子们发生不了吓阻作用。


夏天,摊子上卖的冷饮确是种类繁多,在大玻璃缸里头冰镇着的叶子干、柿饼、藕片等什锦,加上酸梅桂花卤,完全是一种天然的甘醇味儿,在各行各业逐步摩登化,防腐剂、化学着色剂、人造香料、糖精等科学产品风行的今天,常常让人联想到西药片儿,因而对于“哩来喂嘿!冰核儿来核!”的吆喝声,仍兴起无限的怀念,哪管它是“小便冰”做的。


煮全羊• 陈米饭

煮全羊

札奇斯钦教授说:在察省北方,最受欢迎的吃法,莫过于煮全羊。把肥大的绵羊去皮毛内脏之后,还剩四十来斤,用大锅煮到八成熟,供十个人食用。


这就是所谓的手抓羊肉,想吃哪一块就割下来用手把着吃,作料只用盐。


吃完羊肉,最讲究的,再来一碗陈米饭。陈米饭在前清时最多,都是存了三四十年的,米是琥珀红色,但是绝不长虫。这种陈米的售价要比新鲜米贵上一倍。


除了大锅煮全羊之外,那儿的同胞们也喜欢吃烤肉,把大块的牛羊肉用柳条穿着,放在火上烤。


每年只有在四月繁殖期间不吃羊肉,其他时间,羊就是主食。


长江中下游——“鱼虾之区”


长江中下游是“鱼虾之区”,由于河渠纵横,湖海俱全,各种水族都变成了佳肴,红烧划水,清蒸甲鱼,活蹦乱跳的炝虾,成为食的表征。


没骨鱼• 荤粉皮

没骨鱼

孙阆仙女士治的“没骨刀鱼”,也是极费工夫的。刀鱼非常鲜嫩,只是细刺太多,先自背部剖到腹部,腹部还连着,然后在一只鏇中,舀上些白酒酿,把鱼铺在上面,隔火炖熟,抽去脊骨,用镊子把细刺一一钳掉,再把两片鱼肉合而为一,以葱、椒、盐拌上猪油,覆盖在鱼上蒸透,连鏇子一同上桌。


扬州名厨还有一道拿手菜,称为“荤粉皮”,其实与粉皮毫无关系。其原料是取自河产的甲鱼——鳖,煮熟之后,只取其裙边,镊去其中的黑翳,使成纯净半透明的,用猪油爆炸,加上姜桂末。这道菜肴入口即化为胶汁,鲜美无比。


在水产之中,鲥鱼是江南的名产,清朝例为贡品,每年四月,“绣球白,鲥鱼熟”的时节,从长江到北平,二千五百多里,每州里立一塘,竖旗竿,白天悬旗,晚上挂灯,捕得鲥鱼之后,立即用桶蓄养,飞骑传送。这项贡品,需要动员马匹三千,人伕数千,“州县各官,督率人伕,运木治桥,劖石治路,昼夜奔忙,惟恐一时马蹶,致干重谴。”


聚丰园• 雪炝虾

聚丰园

在无锡的大饭馆子之中,濒临护城河的聚丰园可谓最占地利,他家在各地收购新鲜的鱼虾,装在竹鱼篓之中沉在河里,客人们点菜后,才捞上来烹治,所以还是活蹦乱跳的。


无锡石塘出产的“水晶活虾”,虾子不大,但通体晶莹透明,像是水晶雕琢的一样,聚丰园取它来做炝虾,最具号召力。据无锡庄孟照先生说,聚丰园炝虾有两种:


①“活炝”,把水晶活虾的须脚略略剪掉,扣在碗里,用麻油、酱油、花椒、胡椒粉配成一碗作料,拿活虾子蘸后吃。这种吃法,虾子放入嘴里之后,还在跳动,鲜是真鲜,但却需要几分胆子才能吃。


②“雪炝”,把虾的头尾桡脚统统剪除,虾子成半死状态,但仍在颤抖着。然后用绵白糖拌上麻油酱葱屑蘸着吃,味道甜而且鲜。由于绵白糖是主要作料,故而称为“雪炝”。无锡人称为“汰头炝”的,可能就属于这一种。“汰”就是褪,拿掉的意思。


珠江流域——“龙蛇之区”


珠江流域是“龙蛇之区”:这大概是因为两广一带的同胞,对于恶形恶状的爬虫类特有兴趣所致。有一道菜是把嫩鸡和毒蛇——据说愈毒的味愈鲜——炖为一锅,美其名曰“龙凤呈祥”,尽管听着顺耳,但外地人仍多不敢领教。


茶粥烧• 狗蛇补

茶粥烧

“吃在广州”有六样代表性的特色:茶、粥、烧、狗、蛇、补。兹分别介绍如下。


“茶”,是指广东人的“饮茶”,其实“饮”的成分少,吃的成分反而多。饮茶的地方略可分为“茶楼”、“茶居”和“茶室”三种。


“茶楼”的性质渐渐和“饭馆酒楼”合流;“茶居”和“茶室”则较为大众化,像是兼营面点的茶馆,每条街上都有几家,像是一般市民集体包伙的地方。


清早三四点钟,茶居或茶室就开始营业了,第一批食客多半是蔬菜、肉类的批发商,一盅茶、两件“大包”,匆匆吃完上路去营生。这时候,“滑鸡火包”的销路最好。包子很大,像是一个饭碗倒扣过来,里面的鸡肉块子还连着剁碎的骨头,使消费者确信里面包的是鸡。


广东人把去了骨头的鸡块称为“鸡球”,不去骨头的则称为“滑鸡”。“滑”是水之骨也,暗示其中有骨。


秋风起• 三蛇肥

秋风起

除了狗之外,广州人的吃蛇,也是一大特色。


广东人喜欢吃广西出产的蛇,讲究“生腥鲜”,而且认为越毒的蛇也就越鲜美。


每逢秋冬之际,“秋风起矣,三蛇肥矣”的广告就出现了。所谓三蛇,是将“饭匙头”(眼镜蛇)、“过树龙”和“金脚带”等三种蛇,合烹在一起的。据说这三种蛇各有重点,“饭匙头”重在头部,能驱除人体头部的寒湿,“过树龙”则重在躯干,“金脚带”则有益于下肢,三样同吃,能驱走全身的风湿,如缺少其中之一,则有将风寒驱赶至某一部分之虞,反而对身体有害。


三蛇之外,如果再加上“三索线”及“白花蛇”,则成为“五蛇”。不论三蛇也好,五蛇也好,如整段上桌,看上去恶形恶状,会影响食欲,因而多半要把蛇拆去骨头,将肉撕成极细的丝子,加上菊花瓣,柠檬叶细丝,盛入极好看的食皿之中,自然风味更是引人。


广东人也讲究把蛇和果子狸同烹的,称为“龙虎会”,如再加点鸡在其中,则成为“龙虎凤”,尽管名称好听,但很多外地人仍然无法欣赏。


西南一带——“草木之区”


西南一带称为“草木之区”:四川、贵州一带的银耳、木耳、松茸、香菌,都是寄生在树干上的菌类,而冬虫夏草之类的,也是草木之属。


虫变草• 炖鸭子

虫变草

松潘草原上出产一种怪物,称为“冬虫夏草”,集动物植物为一物。冬天成为虫,夏天成为草,也称为虫草。它的形状像是一根细韭菜叶子的尖端上爬着一条三眠过的蚕。


据《柳崖外编》上记载:“入夏,虫以头入地,尾自成草,杂错于蔓草溥露间,不知其为虫也。交冬草渐萎黄,乃出地,蠕蠕而动,其尾犹蔌蔌然带草而行,盖随气候转移,理有然者。和鸭肉炖食之,大补。”这段记载把冬虫夏草描写活了。


但也有真正见过虫草的四川老乡说,虫草根本是草,哪里会蠕蠕而动?只是这种草的根部较粗,长得有几分像个蚕儿罢了。四川同胞用虫草来泡酒吃,据说有却病延年之功,但多数还是用来炖鸭子汤。上桌的时候,把虫草一根根地插在鸭胸脯上,表示真材实料。


虫草本身并没有什么味道,绝不如蘑菇菌子之鲜香,但是四川同胞相信它有保肺益肾之功。故而好的筵席上绝对少不了它。


银耳子• 出通江

银耳子

四川的银耳,在众多特产之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生产的地方是在北部偏东的通江。


银耳是产生在朽木上面的一种菌类,也称为白木耳,形状和木耳相似,但其扭曲、齿缺却较木耳为多。


通江的同胞,把八九寸径粗的树子砍倒,浸泡到池子里去,然后捞起来阴着,菌类繁殖,木干上就能长出很多的白木耳来,称之为“银耳”。


通江耳子讲究雪白,不带杂质,发好之后,加冰糖蒸熟,入口就化,据说也是极好的补品,但它的营养价值究竟如何?至今仍然有人持相反的看法。



本文选摘自:《故乡之食》(精装)

作者:刘震慰

出版:九州出版社



内容简介:


民以食为天,“食”在我国向来受重视。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又经过五千年的研究发展,“食”在我国,已经是一种独步全球的艺术。本书全面介绍中国各地饮食菜肴以及饮食习俗,文字生动活泼,读来口舌生津。一卷在手,饱览故乡美食,重温风土人情。


作者简介:


刘震慰,一九三四年生于山西太原,成长于四川成都,学成于台北,东吴大学法律系毕业。曾任台湾新生报社采访副主任;台湾电视公司《锦绣河山》节目制作主持人。七十年代退休后赴美,在加州从事房地产工作四十年,现居旧金山。




相关阅读:

顶级吃货的14个讲究

赵家人的餐桌

一日三餐的境界与诱惑

吃羊肉的境界

糖炒栗子的香味

舌尖上的权贵

汪曾祺:宋朝人的吃喝

汪曾祺:中国人的口味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读书会,成为会员,参与我们不定期举行的免费福利赠送活动;另,您也将会在每个节气日在所填写的邮箱中收到我们送出的《读·享 | 九州》电子杂志。


九州出版社读书会

ID:jzhpress

书香九州,智慧长留。

谢谢您的关注!

Copyright ©2017年

九州出版社读享团


Email:jzhpress@126.com

个人微信号:jiuzhou911,暗号:寂寞就读书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