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吃过她做的菜,不能算是顶级老饕!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1-08 01:49:46

我的朋友圈里只有K先生可以以顶级老饕自居。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唯一出镜的上海阿姨汪姐突然就红了。K先生带我们去拔草,原来还是沈爷帮忙订的位!




知道汪姐是2014年2月在香港某周刊看到蔡澜的一篇专栏,写的是他和上海美食家沈宏非等人的一场狂欢宴,分两期连载,数了数有25道菜之多,当场看馋了。

那时读金宇澄的《繁花》正扎劲,对书里宝总,沪生他们在“至真园”和“夜东京”的那些局,非常向往。

心痒之际,灵机一动,给沈宏非发微博短信。爱吃的人虽素昧平生,也都友善,沈爷很爽快地答应帮忙订位。位子三个礼拜后才有,千关照万瞩咐要来的哦,每人600大洋,没有菜单的OMAKASEI, 人数最好别变,人家要备料的。

就是这个不起眼的门口,两年里来了4次。三房一厅,听过隔壁房间曾志伟招牌式鸭子般的笑声, 见过洗手间门口闪过的星爷的身影...大家都相安不扰,保持若即若离的缘份。


决定写这篇文章时,在自己朋友圈搜索里打“汪姐”两字,跳出每次自己拍的照片,朋友拍的照片,比较同一道菜在不同时空,手机,色光,装盘下的样子,像摄影比赛,挺有意思,比如这道大招牌,车厘子红烧肉。

红烧肉本身輸给老吉士。车厘子汁,染色来说,成功;入味来说,不算惊艳。用个被最最滥用的词“入口即化”,算过关了吧。

借用蔡澜先生的照片。很喜欢“菜篮”的一句话: 生活,无非是吃吃喝喝,赚钱是技术,而花钱才是艺术。


醉蟹,我的最爱。

这道菜汪姐在《舌尖上的中国》里做过,亲尝,的确与众不同,甜甜香香,一点也不觉咸,恨不得整碟都吞下去。


大闸蟹季,这几年蟹不好,清蒸的没味道,用盐焗,略有点干,但特别香。


目鱼,不同时期抝过的不同造型。

围绕汪姐最大的争论一直是究竟他家的冷菜好,还是热菜好? 我大概算冷菜派吧!

白斩鸡,不得不失。

油豆腐黄豆芽。可以!

百叶包。和福1039比,卖相差了些,私房粗菜,就不较真了,好在味道还规矩。

炝虾。和以前吃的做法不同,活虾不是蘸红腐乳酱,而是浸在一碗有酒的酱油里,加上大量的香菜。要先对准弯度,一咬,再一吸,肉就全进嘴里了。

宁波烤菜。之前是银丝芥菜的,找不到照片了,印象很深。是上海人过年的年菜,蔡澜说他来之前心想如果“苗头”不对就马上换地方,吃完这道就决定坐下来,心定了,不用去阿山饭店了。

糖醋排骨的水准,很高。一个甜字,可是很奇妙地和其他地方做的不同,咸和甜中有种层次感。


冰糖炖甲鱼,入口甜,收口鲜。没有汤汁是为追求卖相,但也就无法保持“锅气”,不热了口感就大受影响,所以还是以汤烧的甲鱼为更好。


看得出是逼上梁山豁上了。用力太猛,巧劲木有啊!


居然找不到了鲳鱼的全照。普遍评价不高,朋友说是进贤路茂隆抄来的。其实蒸鱼这件事就不是上海人强项,师傅在潮汕。鱼肚上开三刀,垫番茄片来隔热以均匀蒸熟的巧思,才是懂鱼的人。


浓油赤酱代表作,蒜子烧鳗。聪明如你肯定猜到了,其实就是蒜好吃。


干烧明虾。上海菜里我一直没搞懂过的一道,为什么有人会这样执迷不悟地避长扬短呢? 


鳝丝。看到了,太油!


印象不错的还有: 八宝鸭,腌笃鲜,牛肉餛飩汤,黄鱼餛飩汤,蛤蜊炖蛋等。

朋友们对汪姐的评价,大多觉得侬油赤酱得太结棍,几个冷菜有小惊喜,偶尔一试还行。有个别极端的,老爱说汪姐大兴,说什么醉蟹不如新光,鸡不如老吉士,肉不如福1039,黄鱼餛飩不如瑞福园,哈哈。我是觉得靠自己本事能抓住机会,值得赞赏,两三年里的退步也是明显的。


本来,再好的饭店也不该去超过三次的。慢慢,汪姐在我心里算是过去了的一段回忆。事情居然没完,缘起于这个八宝饭。去年过年在老妈家里吃饭,忽然在电视里看到汪姐,在综艺节目里大谈马云向她订了多少多少八宝饭。心里咯噔一下,不妙! 

之后,果然出镜率就和柏万青有得一拼了,然后听说又开新店了,价钱也涨了,我想大概和我的缘份也尽了。从初读文章的惊艳,订到位的窃喜,初尝的期待,再尝的商榷,到最后的缘尽,大概钢铁都是这样练成的吧!


守着老味道,老客人,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是无奈...向时代投怀送抱,计算成功最短的距离,也是无奈,乐观地说“凡美好的都有生命”,倒也不必太介怀。

 

所有人拍的照片里,有几幅是我的最爱,都出自一个叫六月的人。


K先生嘴最甜,最后几张集锦是两年前我用iPhone 5拍的。算是一次美食体验的记录。汪姐那里后来又去了一次,也是K先生帮忙搞定的位子。有兴趣尝试的朋友可以给K先生留言。


老味道记忆犹新,新味道扑面而来,品美食继续跟着K先生走。


回复“美食谈”~阅读更多《K先生的生活方式》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