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可以是清甜的丨4个"虾农"大学生的青春梦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09-25 20:59:26

▲ 点击“深读浦东”,关注浦东最深度的故事 

  

        上海海洋大学大三学生吴泽建,现在的身份是“虾农”,黝黑的脸,粗糙的手。

       当不少大学生埋首于学业的时候,吴泽建和3个“90后”小伙伴选择了不一样的青春:休学、创业、养小龙虾。

       这不是一般的小龙虾,平均单价超过60元一斤,高于市场价几倍。但吴泽建不愁卖。“零农药、零抗生素、无重金属残留”的清甜型小龙虾一上市就供不应求。

       “这是可以蒸了吃的虾”,吴泽建给小龙虾取名“全可”,这既有小龙虾肉质饱满通体可食用的意思,也蕴含着几个年轻人对未来的憧憬。


本文首发于浦东时报
微信ID:shendupudong

 
郑钊、陈绍坚、雷永、吴泽建(从左至右)


1
“清甜型”小龙虾
半米多深的水塘中,栽种着成片的水草,水质清澈,依稀可见底部的小龙虾四五奔走,沿岸则鲜花盛开。

7月27日凌晨4点半,崇明区瀛东村。陈绍坚起床开始巡塘。他走到虾塘边,熟练地提起一个投食用的网兜,查看小龙虾吃饲料的情况,一边拿出笔记本记录。

陈绍坚不是崇明虾农,是上海海洋大学的学生。他在大三的时候休学,与3名同学吴泽建、郑钊、雷永,在崇明租下了200亩地。今年,他们从安徽引进了1万斤虾苗,开始了“清甜型”小龙虾的首次批量养殖。


陈绍坚(右)和同伴们在虾塘边捕虾。

一群大学生,怎么会变身“虾农”?

一切开始于上海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征选。4个对水产养殖行业充满畅想的年轻人找到了河蟹专家、上海市劳动模范王春教授担任创业导师


河蟹专家、上海市劳动模范王春教授

在崇明瀛东村的养殖基地,大学生们给小龙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居住环境。半米多深的水塘中,栽种着成片的水草,水质清澈,依稀可见底部的小龙虾四五奔走,沿岸则鲜花盛开。


养殖基地的虾塘清澈见底

据吴泽建介绍,虾塘中所种的水草,全是经过实验筛选出的可净化水体的品种,确保养殖小龙虾的水质清澈。这些小龙虾在饲养过程中,绝对不采用任何药物,所食用的则是由王春研制的一种环保型饲料,不污染水质。“如此一来,这里养出来的小龙虾绝对没有抗生素和重金属污染。”

大学生们利用学科专业知识,改革传统的小龙虾养殖技术.养殖基地里还有一间简易的实验室。每天,不同虾塘里的小龙虾在这里量身高、称体重。


用来测试水环境的工具箱

陈绍坚随意挑了一只小龙虾,虾体鲜红,虾螯威猛,剥开虾壳,只见虾鳃雪白,虾黄澄净,通常小龙虾背部的一条“黑线”,竟也是白净的。

“如果这样的虾蒸了吃,是能吃出清甜味的。”陈绍坚说。


全可清甜型小龙虾虾体鲜红、虾螯威猛。

2
不是没有想过放弃
“现在我真的相信,这个社会真正做事、认真做事、做好东西的人是不会吃亏的。”这个刚满24岁的年轻人说。

创业团队里,辅修过经济学专业的吴泽建能言善道,性格开朗,担任总经理,家族从事水产的广东学生陈绍坚是生产总监,和学弟雷永一起负责一线生产,郑钊则是销售总监。


“全可”创业团队里,几个男生分工明确。

“全可”小龙虾设计商标、定制销售盒、独家酱料,定价分为两种:小一点的每斤57元,大的每斤76元左右。

虽然价格高于鼎鼎有名的盱眙小龙虾,但最近一个月来,几乎每天都有两三百斤的成交量,想要订购还得提前预约。


全可清甜型外表特别干净

成果甜蜜,过程却是艰辛的。

“最初的三个月是最苦的,天天甩开膀子干。”郑钊回忆。水产养殖必须赶上生产期,他和同伴们扛了几千斤的石灰,种了几万棵的水草,组装增氧设备、装修工作室……裤腿上总是沾满了泥泞和油漆,一个个晒得黝黑。


创业团队在自己装修的办公室里开会

“也有想过放弃的时候。”吴泽建说。如果不是参与了创业,从小品学兼优的他此刻应该是在国外进修学业。好几次,由于天气等原因,让这群创业的年轻人“懵了”,“有时候想想,干什么不好,为什么偏偏要来干水产呀?”

今年3月初,吴泽建去安徽,以高于一般市场价的价格收购优质的虾苗。没想到,当天晚上就接到了当地虾苗贩子的恐吓电话。初生牛犊不怕虎,吴泽建与虾苗贩子商量,如果他们能收购到保证质量的虾苗,那么就从他们手上以同样价格收购一千斤虾苗,互惠互利。这件事就这样化解了。“当时没想那么多,就是想多给底层养殖户一些利润。”吴泽建说。

还有一次,虾塘因暴雨天气严重缺氧,陈绍坚和同伴只能把连夜进的1500斤虾苗安置在温棚中看护,整夜不停地调节水质和氧气,一连30多个小时没合眼。


养殖基地的温棚

现在吴泽建有时还会想起去年和伙伴们拿着宣传册一家家跑水产经销商的情形。“但是现在我真的相信,这个社会真正做事、认真做事、做好东西的人是不会吃亏的。”这个刚满24岁的年轻人说。

3
如果能行我们自豪
“中国水产养殖业的人才断层很严重。我们不做,或许就更没人做了。如果能带动养殖户致富,我们很自豪。”

2014年,项目启动之初,“全可”清甜型小龙虾原本只是几个大学生的一次创新。没想到,陆续有十多个养殖户听说以后找上门来,表达对这种养殖技术的需求。

“创业的初衷,可能就是回应这种期待。”吴泽建说:“那时候,我们意识到,可以把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变成有意义的事情来做。”

在这几个人中,陈绍坚最能理解养殖户的心情:“在广东老家,从小我就看到基层的养殖户生活很辛苦。传统的养殖技术和工具几十年来一直缺乏改良。”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让陈绍坚在高考时选择了上海海洋大学。“我要学技术,回去以后,帮助整个产业转型。”

“现代的水产业亟需技术改革,可是愿意投身农业的年轻人实在太少了。”王春感叹。他是中国海洋大学全国第一届水产养殖专业的本科生,而当年的19个同学中,如今只剩4人从事这个专业。


王春与学生在温棚里查看小龙虾的成长情况

2015年,清甜型小龙虾的实验有了显著的成果。当年11月,“全可”创业团队在原有基础上,重新注册了上海惒盛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始技术成果转化。

成立公司后不久,因为时间不够用,吴泽建和几个同伴就申请休学了。王春帮着学生与校方沟通,“上海海洋大学设置的是弹性学制,六年之内修完所需要的学分,孩子们依然可以顺利毕业。”

在偏僻的乡间,这群男生安心于日不出而作,日落却不息的生活,休息的时候,抓紧时间看书,和老师一起钻研养殖技术的改革,辛苦却是满腹欢喜。

前一阵,网上有人对大学生创业养小龙虾提出质疑,美国的大学生创业都是尖端科技,为什么中国大学生却靠农业炒噱头?

那晚,吴泽建思忖良久,辗转难眠,他半夜起来推送了一篇博文,其中写道:农业、农民为何被人瞧不起?作为水产养殖领域内的大学生,应该立足于中国农业的国情,思考实践如何帮助更多底层的养殖户,带动他们致富。如果能做到,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在行动。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新型的水产养殖行业中

如今的“全可”,采用“两虾一蟹”混养模式,分期养殖小龙虾、河蟹、南美白虾,使池塘的综合效益达到最大化。在未来,公司最重要的还是技术推广,与农户、水产合作社开展合作,在占有一定股份的情况下,派技术团队对合作者进行技术指导,实现双赢。

几个年轻人在虾塘边种上了格桑花。他们期盼着,当花开陌上时,梦想会离现实越来越近。但无论怎样,他们不会后悔用如花的青春,去换取梦想的实现。



本页摄影:刘思弘、殷方成

图文编辑:双双、孟孟

 

浦东时报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主动联系
如果你也有想要讲述的浦东故事,欢迎来信
邮箱:shendupudong@126.com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