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脱贫攻坚进行时| 大别山里走出的扶贫路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7-15 02:46:35


位于大别山北麓的安徽省霍邱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村86个,现有贫困人口52446户98632人,贫困发生率为7.12%。


近年来,霍邱县专注着眼于“怎么扶”、“扶什么”的问题,在扶贫工作中因地制宜,坚持精准扶贫方略,探寻出了新模式。


龙虾激发扶贫思维


霍邱县湖湾区和畈区地势低洼,大水年份极易受灾,收益低一直是该区域种植农户的实情。“如果只是单一地种植水稻,除去籽种、化肥和人工费用的成本,一年下来,田地不能给农户带来多少收入。” 霍邱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对《农村金融时报》社记者说。


现如今,霍邱县打破传统生产格局,针对每年只能种一季水稻的情况,每年9、10月份水稻收割后,留一定高度的稻茬,然后放水、设围网投放虾苗养殖。


据悉,每亩投放20公斤左右的虾苗,次年3月前后开始捕捞。最后一次捕完,再把稻茬田翻犁插秧。该县在实践中创新出“稻田+龙虾”的生态循环轮作模式。


如今,临近三流水库的三流乡稻田满是清水,田中除了稀疏的稻茬还有一张张抢眼的虾网。三流村村民甄善贵拎着桶,正在收虾。通常,他把当天收的虾送到街市,会被江苏、上海等地过来的老板买去,他养殖的30亩稻田龙虾,年纯收入5万元。目前,三流乡规模养龙虾36000多亩,截至2016年底,全乡286户,其中有178户养殖龙虾,占户62%。


在城东湖畔的老集村,62岁的村民李大林和老伴是当地因病致贫的贫困户,看到他人养龙虾的李大林,2014年10月在自家20亩水田里养上了稻田龙虾,2015年3月便收入3000多元。后来他一边扩大规模,一边钻研技术,2015年收入3万多元,2016年收入4万多元,逐渐脱去了贫困。


目前,在霍邱县398个村中发展“稻田+龙虾”特色产业的有192个村、3500户,其中百亩以上的126户,成立“稻田+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287个、社员1670户。


稻草凝聚心力


据霍邱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每年秋季,稻子收割之后,一捆捆稻草秸杆的去处成了难题。在2014年秸杆禁烧工作中,新店镇干部发现草绳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可以把秸杆变废为宝。


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政府的难题,还催生了当地的特色加工业——一堆堆稻草经过村民的巧手,变成一盘盘多用途的草绳,原先无人问津的稻草,一下子成了抢手货。


为此,新店镇成立了草绳加工合作社,、江苏苏南等机械制造厂进行考察,统一采购草绳加工机,并请来技术人员对全镇20个村的贫困户进行技术培训。同时,通过实地探访花木市场、陶瓷厂、铸造厂等对草绳产品有需求的单位,挖掘市场需求潜力,多方拓宽草绳产品市场出口。


合作社采用“贫困户+合作社+市场化”模式,由贫困户通过家庭式作坊将稻草秸杆加工成草绳,合作社统一签订保护价回收协议,统一联系市场销路,再由合作社完成市场销售。加工过程操作简单、劳动强度不大,年老病残人士也可操作,降低了入行的门槛,让众多农户实现了致富。


据县扶贫办相关人员介绍,城西湖乡刚刚组织完一场草绳机使用培训会,有100余人参加了学习,现场技术人员通过演示和实操相结合的方式,让贫困户熟练掌握草绳机使用技术和维护方法。


县扶贫办还将100台草绳机发放给了贫困户,贫困户张大爷领到草绳机时激动地说:“现在党的政策真好,各级干部不仅送物送钱送政策,还给我买机器,教我赚钱。这草绳机好学又好操作,不到一小时就能生产一捆草绳,一捆草绳能卖8元钱,1个月就能挣一两千呢,我回去一定好好干,争取早日。”


安徽霍邱的扶贫开发工作把劣势资源转化为优势资源,把自然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穷乡僻壤变成鱼米之乡,正是扶贫思维被激活后的跃进,是心力凝聚后的作为,走出了一条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出路。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 作者| 严峻 吴晓燕 胡浩

本期执行主编|马仁海 编辑制作|贾泽娟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