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忠虎:“虾王”是这样炼成的!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6-25 04:25:27


采访陶忠虎是一件挺“艰难”的事。


作为潜江市水产局的总工程师,这位行色匆匆、语速飞快的“虾王”每天面对的是接踵而来的考察团,各地传来的授课邀请函,以及至少几十个虾农的求助电话……


忙碌的工作让陶忠虎有些焦头烂额,然而每当聊起小龙虾时,他那皱起的眉头却不知不觉眉飞色舞起来。这位15年来一直专注于“小龙虾”事业的专家, 缘何钟情如此呢?


带着疑问,在“见缝插针”的采访中,“虾王”的炼成之路一点一滴地展现在了党参君(微信号:dyshwx)的面前。


《党员生活》2017年第8期·上半月封面人物:陶忠虎


“老陶脑子里有个活地图,市里几乎所有虾农的田在哪儿,他记得一清二楚!”


“不好意思我又得接个电话!”陶忠虎听着电话,耐心地为群众答疑解难。自从他把自己的私人电话印在虾农人手一本的《小龙虾养殖技术手册》的扉页上后,有问题找老陶就成了件很平常的事。


陶忠虎


2015年,渔阳镇跃进村贫困户李德涛鼓起勇气搞小龙虾养殖。陶忠虎不厌其烦地往他家跑,做上门指导,李德涛感激地把陶忠虎喊做“陶老师”。


最让李德涛印象深刻的还是一天晚上,他在自家30多亩虾田里晃悠,猛地看到成百上千的小龙虾齐刷刷往岸上爬,吓得他冷汗直冒——


“陶老师不得了,出大问题了!”


“别急,估计是小龙虾缺氧了,我马上来!”


陶忠虎二话没说放下手头的事,开着自己的车赶往跃进村。等到解决完问题返程时,已是晚上十点。


陶忠虎与李德涛


“老陶脑子里有个活地图,市里几乎所有虾农的田在哪儿,他记得一清二楚!”潜江市水产局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党支部副书记莫小林告诉记者。


每天东奔西跑为虾农们指导,忙着接待各地考察学习的团队,日日风吹日晒,糙汉子陶忠虎更黑了。,和非洲友人站在一起感觉差别也不太大!”现任潜江市水产局推广中心主任王淑娟开着陶忠虎的玩笑。


如此投入的陶忠虎也有着丰硕的“回报”:贫困户李德涛不仅早早脱贫,如今年收入可达20万元,急白了的头发现在染上了时髦的亮黄色。而且,像李德涛这样的虾农越来越多。


“老陶这人胆子大,爱干事。”


陶忠虎与水产养殖结缘于35年前。因落榜而误打误撞进入这个行业的他,却在其中找到了无穷的乐趣。


正在抓完虾的地里插苗的陶忠虎


“我可是湖北省第一个人工养殖甲鱼和牛蛙的。”这是陶忠虎的得意事。然而这第一人当起来可并有那么容易。“那次因为观察甲鱼幼体出壳,陶忠虎可是错过了女儿的出生。”潜江市水产局生产科科长周浠对此事记忆犹新。


“老陶这人胆子大,爱干事。”王淑娟很是佩服陶忠虎。1993年,为了响应国家号召,陶忠虎带着5名同事下海创业。这在水产局是头一遭。科班出生的他在水产行业里干得风生水起,“那个时候我年薪近20万元”……


然而当时间走到2002年,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他心里顿生波澜。


“单位把推广中心主任一职拿出来竞争上岗,你回来试试吧!”


要不要回去重新开始水产养殖的研究,再干一番事业?可是现在自己这些好不容易干起来的局面,难道就要这么放弃了?陶忠虎实在左右为难。


这时,又有好几个同事打来电话,期待陶忠虎这个“能人”回归,带着大家一起干事创业。


陶忠虎


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感,让陶忠虎没有犹豫太久,他辞去了销售总监的高薪职位,关掉了鱼药销售门店,回到局里竞聘推广中心主任一职。 



“这样连着4年,每年都亏10多万,我看老陶下海的积蓄都快亏光了!”


“那个时候的推广中心,实在是举步维艰啊!”周浠告诉记者。17年前,潜江市的水产养殖业缺乏亮点,资金状况也很紧张,上任后的陶忠虎要走的路不轻松。


为了打开思路,陶忠虎带着同事们在潜江四处走访考察。当走到积玉口镇宝湾村时,他的眼睛一亮:。当时陶忠虎兴奋不已:如果能够利用虾稻连作找到小龙虾人工养殖之路,一定会为潜江市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开辟新天地。


可对这个学名叫做克氏原螯虾的外来物种,陶忠虎实在是一无所知,吃什么?天敌是什么?在什么环境生存?人工养殖究竟该如何下手?


虾稻共作试验田


爱干事的陶忠虎决定从头开始。他拉上专家,一头扎进了对小龙虾的研究中。然而探索,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第一年他们在池塘种上浮萍,撒下几百斤虾苗,可没想到几个月后虾就死了一大半。


原来不能种浮水植物!陶忠虎为了这条养虾“常识”,付出了一年的时间与10多万元。“这样连着4年,每年都亏10多万,我看老陶下海的积蓄都快亏光了!”王淑娟告诉记者。  


开弓没有回头箭,陶忠虎勇气不减,他对小龙虾的前景始终看好:“正因为不断犯错不断纠正,我们的养殖方案才能逐渐完善。”


被捕获的小龙虾


终于,经过5年的探索,陶忠虎在全国率先探索出一整套虾稻连作、种养互生模式。这项技术于2006年1月21日通过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项目鉴定,被认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同年获得了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潜江小龙虾只做一件事,就是制定标准和引领标准,我们做到了,所以是老大。”


虾稻连作的创立,为潜江市乃至全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对于陶忠虎来说,这并不是终点。因为在生产实践中,问题与困难仍层出不穷。


陶忠虎在实验基地里“指点江山”


2010年,他和6个同事凑了140万元,流转1000亩土地做实验,决心从延长小龙虾生长期入手,探索虾稻连作养殖的“升级版”。可现实再次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连续两年的失败,让陶忠虎带领的小龙虾创新团队元气大伤,有的同事撑不住,撤出了资金。


陶忠虎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但是他始终没有动摇过最初的想法:“我就知道这事一定能成,我从没怀疑过!”百折不挠的坚守,终于在第3年收获了成果——实验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养殖也扭亏为盈了。他们成功将“一稻一虾”转变为“一稻两虾”,循环利用稻田资源,让“虾稻连作”升级为“虾稻共作”。这样一来,亩产小龙虾能达到200公斤,每亩平均利润一下攀升到4000元左右,这种模式被誉为“一次现代农业的革命”。


通过10余年的艰辛探索,陶忠虎终于找到了小龙虾养殖的“诀窍”,他和同事将“虾稻共作”的专利无条件共享。



央视聚焦潜江小龙虾


“潜江小龙虾只做一件事,就是制定标准和引领标准,我们做到了,所以是老大。”陶忠虎说。而今,他的脚步早就踏出了潜江市,他和团队在湖北省推广虾稻共作300万亩,在全国推广虾稻共作已达400万亩……


今年6月,在湖北省第十一次上,陶忠虎作为基层代表,以《如何扎实推进以虾稻共作为核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潜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为题进行发言,希望全省统一品牌,抢占制高点,赢得市场竞争主动权……发言后,掌声经久不息。  


与小龙虾朝夕相伴十五年,“虾王”陶忠虎还在一路向前。


陶忠虎和小龙虾的十五年


党参君说


经过十七年的探索、创新和发展,小龙虾产业已成为潜江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潜江也因此一举成为“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和“中国虾稻之乡”,、中国龙虾看湖北、湖北龙虾看潜江”的美誉。潜江小龙虾能有今天的规模,离不开共产党员陶忠虎,长达十五年的努力和坚守。


记者 张宇

编辑 肖晗

END

来源 | 《党员生活》2017年第8期·上半月,有删改


党员生活现已面向各地组织部,设立湖北党建微信影响力排行榜(周榜),打造湖北党建新媒体运营者联盟。欢迎更多党建新媒体的负责人/运营者联系我们,加入我们。(PS:可先加小编微信(handhand180),并注明身份。)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