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说俺乳山的鱼很难吃,难道吃乳山的鱼还有啥讲究吗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5-30 22:35:48


乳山无鱼不成席,盘鱼的说道很多。鱼与裕、余等字谐音,富足宽裕、吉庆有余是人们所追求的;鱼味腥,腥与醒同音,早上醒来旭日东升、病后醒来健康恢复,醒是个吉利词儿。这都迎合了人们接口彩、祈福祉的心理。富裕才能宴宾,健康才能团圆,可见人们把美好祝愿融入盘鱼中。这也直接导致了对盘鱼品种的讲究。鱼鳞圆圆的,古代铜钱是圆形的,亲朋相聚是团圆的,因而,盘鱼得是有鳞的;无鳞的鱼,像没有穿衣服,俗称“光着”,光不好,会让人联想到光蛋、光棍等。盘鱼的种类,最名贵的是红鳞加吉,再依次是黄花鱼、黄姑鱼、鲈鱼、白林(俗称相鱼)、梭鱼等;旧时乳山很少有人吃淡水鱼,现在逐渐兴起,鲤鱼、鲢鱼、草鱼也开始作盘鱼。从前没有冷冻保鲜条件,不产鱼的季节,海边人用干鱼做盘鱼;山区连干鱼也没有的,就雕刻一条木头鱼来代替。

     郑华在《乳山木头鱼》中说:“木头鱼一般是用结实的梨木或枣木刻的,因为梨木和枣木不易腐烂,不易碎裂,结实耐用。木头鱼的形制有两种,一种是实心的,一种是空心的(也叫夹层木头鱼)……,如果是条实心木头鱼,待木头鱼上桌前,主妇要把面粉、鸡蛋、葱花、姜丝等调成糊状,对木头鱼进行挂糊,再上锅用油炸熟,并浇上汤料,上桌时,人们只吃木头鱼外面的面皮。如果是空心木头鱼,主妇做鱼时,会用萝卜、土豆、猪肉等材料烹调成菜,放在木头鱼的肚子里(夹层里);外面也是用前面的方法包装、煎炸、浇汤;夹层木头鱼内外都是肉,只是做起来较麻烦。很多的宴席明知道上的是条木头鱼,大伙儿只是看着木头鱼喝几盅酒罢了。”此文章记录了木头鱼的形制和使用方法。实心木头鱼用面包裹着,炸出来还真有点真假难辩;空心木头鱼要掀起木头鱼的上层,吃放在里面的菜,实际就是一个鱼造型的盛菜工具。据老年人讲,木头鱼的出现,时间在清朝中期,始兴地在崖子和马石店一带。成因有二:一是起因祭祖。有一家的主妇,过年摆供桌,放上真鱼,孩子馋、猫儿叼,后来,她灵机一动,刻了一条木头鱼代替真鱼,祭祖桌上既有了鱼,也不用白天黑夜地看护了。二是起因喜宴。有一家很贫穷,给儿子结婚办宴席买不起鱼,母亲心里很不是滋味。鱼代表吉利,无鱼不成席呀,无奈之下,母亲刻了一条木头鱼代替真鱼上席。客人知道鱼是假的,也明白主人的情分是真的,大家照常高高兴兴地喝酒。木头鱼被认可以后,其制作工艺也越来越精制。甚至富有的家庭,也雕刻木头鱼,当作寓意“吉庆有余”的工艺品收藏。就这样,木头鱼在乳山流行起来。,木头鱼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上盘鱼要头朝北、肚朝客,这是指在正房地上坐席。说得好懂一点,就是鱼头冲着后瞅席,鱼肚朝向一三席。这种定向,在做鱼时就定好了。鱼身贴盘底的一面,只划二三道纵向刀口;鱼身朝上的一面,纵横划口都有,形成了十字形刀花。新中国成立前,海沿人绝对不准把盘鱼翻过来吃,底面是留给“上锅子”的人,即正在忙乎炒菜做饭的女人们。新中国成立后,席上开始吃盘鱼的底面,但注意事项却很多,翻动盘鱼只能是陪客的人,客人不能翻鱼。谁也不得说把鱼翻过来,要说划过来。哪位不想继续喝了,不能把酒杯倒扣着,盆碗碟勺也不能倒置,因都具翻象。渔村最忌翻字,因船怕翻。

     乳山素有“劝酒不劝饭”之说,人们认为饭吃多了难受,酒多点却是愉悦的。而吃鱼又是劝酒最烈之时。如果说整场宴会是支欢快的曲子,那么盘鱼上来,就是奏响了主旋律、进入了高音区。吃盘鱼时,主副陪要使出浑身解数,极尽劝酒之能事。旧时划拳、行酒令在乳山都曾流行过。使用酒盅的时代,吃鱼必须连干三杯,并且主副陪要先喝为敬。三杯之后,还有头三尾四、四平八稳、腹五背六、十二周全等劝酒的说道。实在劝不下去的时候,就把汤匙放在桌子上转,停下时匙把指向谁,谁就得喝。现在又兴“说个话儿”,敬酒的人要有敬酒词,把发财、健康、升官、好心情等词,结合在场的人加以渲染,那股吉利劲儿,致使对方不好意思不喝。劝客人喝时,主副陪要“舍命陪君子”,跟着同干。有些家庭还有陪客预备队,一旦俩陪都醉了,第二梯队上。就这样,劝来劝去,往往“鱼在桌上、人在桌下”,好多人没能等到动筷吃鱼的时候,就醉趴下了。醉了的人往往辩解说“我喝的不是酒而喝的是情分”,此话有一定的道理。

     “客不走主不安”,酒宴结束后,没有醉的客人要早早回去,让东道主拾掇屋子、得以休息。东道主要送客,目送客人离开视线后方可回屋。醉客要服从主人安排,歇息醒酒。“酒后不语真君子”,醉酒不丢人,发酒疯不光彩,醉后表现出良好修养的人,倍受人们尊重。(辛明路)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