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虾王”是这样炼成的!快围观!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5-22 04:01:09

水产人必关注的两大微信公众平台!快来围观!

采访陶忠虎是一件挺“艰难”的事。


作为潜江市水产局的总工程师,这位行色匆匆、语速飞快的“虾王”每天面对的是接踵而来的考察团,各地传来的授课邀请函,以及至少几十个虾农的求助电话……


忙碌的工作让陶忠虎有些焦头烂额,然而每当聊起小龙虾时,他那皱起的眉头却不知不觉眉飞色舞起来。这位15年来一直专注于“小龙虾”事业的专家, 缘何钟情如此呢?


带着疑问,在“见缝插针”的采访中,“虾王”的炼成之路一点一滴地展现在了党参君的面前。

“老陶脑子里有个活地图,市里几乎所有虾农的田在哪儿,他记得一清二楚!”

“不好意思我又得接个电话!”陶忠虎听着电话,耐心地为群众答疑解难。自从他把自己的私人电话印在虾农人手一本的《小龙虾养殖技术手册》的扉页上后,有问题找老陶就成了件很平常的事。

陶忠虎


2015年,渔阳镇跃进村贫困户李德涛鼓起勇气搞小龙虾养殖。陶忠虎不厌其烦地往他家跑,做上门指导,李德涛感激地把陶忠虎喊做“陶老师”。


最让李德涛印象深刻的还是一天晚上,他在自家30多亩虾田里晃悠,猛地看到成百上千的小龙虾齐刷刷往岸上爬,吓得他冷汗直冒——


“陶老师不得了,出大问题了!”


“别急,估计是小龙虾缺氧了,我马上来!”


陶忠虎二话没说放下手头的事,开着自己的车赶往跃进村。等到解决完问题返程时,已是晚上十点。

陶忠虎与李德涛


“老陶脑子里有个活地图,市里几乎所有虾农的田在哪儿,他记得一清二楚!”潜江市水产局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党支部副书记莫小林告诉记者。


每天东奔西跑为虾农们指导,忙着接待各地考察学习的团队,日日风吹日晒,糙汉子陶忠虎更黑了。,和非洲友人站在一起感觉差别也不太大!”现任潜江市水产局推广中心主任王淑娟开着陶忠虎的玩笑。


如此投入的陶忠虎也有着丰硕的“回报”:贫困户李德涛不仅早早脱贫,如今年收入可达20万元,急白了的头发现在染上了时髦的亮黄色。而且,像李德涛这样的虾农越来越多。


“老陶这人胆子大,爱干事。”

陶忠虎与水产养殖结缘于35年前。因落榜而误打误撞进入这个行业的他,却在其中找到了无穷的乐趣。


正在抓完虾的地里插苗的陶忠虎


“我可是湖北省第一个人工养殖甲鱼和牛蛙的。”这是陶忠虎的得意事。然而这第一人当起来可并有那么容易。“那次因为观察甲鱼幼体出壳,陶忠虎可是错过了女儿的出生。”潜江市水产局生产科科长周浠对此事记忆犹新。


“老陶这人胆子大,爱干事。”王淑娟很是佩服陶忠虎。1993年,为了响应国家号召,陶忠虎带着5名同事下海创业。这在水产局是头一遭。科班出生的他在水产行业里干得风生水起,“那个时候我年薪近20万元”……


然而当时间走到2002年,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他心里顿生波澜。


“单位把推广中心主任一职拿出来竞争上岗,你回来试试吧!”


要不要回去重新开始水产养殖的研究,再干一番事业?可是现在自己这些好不容易干起来的局面,难道就要这么放弃了?陶忠虎实在左右为难。


这时,又有好几个同事打来电话,期待陶忠虎这个“能人”回归,带着大家一起干事创业。

陶忠虎


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感,让陶忠虎没有犹豫太久,他辞去了销售总监的高薪职位,关掉了鱼药销售门店,回到局里竞聘推广中心主任一职。 


“这样连着4年,每年都亏10多万,我看老陶下海的积蓄都快亏光了!”

“那个时候的推广中心,实在是举步维艰啊!”周浠告诉记者。17年前,潜江市的水产养殖业缺乏亮点,资金状况也很紧张,上任后的陶忠虎要走的路不轻松。


为了打开思路,陶忠虎带着同事们在潜江四处走访考察。当走到积玉口镇宝湾村时,他的眼睛一亮:。当时陶忠虎兴奋不已:如果能够利用虾稻连作找到小龙虾人工养殖之路,一定会为潜江市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开辟新天地。


可对这个学名叫做克氏原螯虾的外来物种,陶忠虎实在是一无所知,吃什么?天敌是什么?在什么环境生存?人工养殖究竟该如何下手?

虾稻共作试验田


爱干事的陶忠虎决定从头开始。他拉上专家,一头扎进了对小龙虾的研究中。然而探索,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第一年他们在池塘种上浮萍,撒下几百斤虾苗,可没想到几个月后虾就死了一大半。


原来不能种浮水植物!陶忠虎为了这条养虾“常识”,付出了一年的时间与10多万元。“这样连着4年,每年都亏10多万,我看老陶下海的积蓄都快亏光了!”王淑娟告诉记者。  


开弓没有回头箭,陶忠虎勇气不减,他对小龙虾的前景始终看好:“正因为不断犯错不断纠正,我们的养殖方案才能逐渐完善。”

被捕获的小龙虾


终于,经过5年的探索,陶忠虎在全国率先探索出一整套虾稻连作、种养互生模式。这项技术于2006年1月21日通过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项目鉴定,被认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同年获得了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潜江小龙虾只做一件事,就是制定标准和引领标准,我们做到了,所以是老大。”

虾稻连作的创立,为潜江市乃至全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对于陶忠虎来说,这并不是终点。因为在生产实践中,问题与困难仍层出不穷。

陶忠虎在实验基地里“指点江山”


2010年,他和6个同事凑了140万元,流转1000亩土地做实验,决心从延长小龙虾生长期入手,探索虾稻连作养殖的“升级版”。可现实再次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连续两年的失败,让陶忠虎带领的小龙虾创新团队元气大伤,有的同事撑不住,撤出了资金。


陶忠虎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但是他始终没有动摇过最初的想法:“我就知道这事一定能成,我从没怀疑过!”百折不挠的坚守,终于在第3年收获了成果——实验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养殖也扭亏为盈了。他们成功将“一稻一虾”转变为“一稻两虾”,循环利用稻田资源,让“虾稻连作”升级为“虾稻共作”。这样一来,亩产小龙虾能达到200公斤,每亩平均利润一下攀升到4000元左右,这种模式被誉为“一次现代农业的革命”。


通过10余年的艰辛探索,陶忠虎终于找到了小龙虾养殖的“诀窍”,他和同事将“虾稻共作”的专利无条件共享。


央视聚焦潜江小龙虾


“潜江小龙虾只做一件事,就是制定标准和引领标准,我们做到了,所以是老大。”陶忠虎说。而今,他的脚步早就踏出了潜江市,他和团队在湖北省推广虾稻共作300万亩,在全国推广虾稻共作已达400万亩……


今年6月,在湖北省第十一次上,陶忠虎作为基层代表,以《如何扎实推进以虾稻共作为核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潜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为题进行发言,希望全省统一品牌,抢占制高点,赢得市场竞争主动权……发言后,掌声经久不息。  


与小龙虾朝夕相伴十五年,“虾王”陶忠虎还在一路向前。


陶忠虎和小龙虾的十五年


党参君说

经过十七年的探索、创新和发展,小龙虾产业已成为潜江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潜江也因此一举成为“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和“中国虾稻之乡”,、中国龙虾看湖北、湖北龙虾看潜江”的美誉。潜江小龙虾能有今天的规模,离不开共产党员陶忠虎,长达十五年的努力和坚守。


陶忠虎资料

陶忠虎同志是湖北省潜江市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湖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现任潜江市水产局总工程师,中国渔业协会理事。


陶忠虎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水产技术研究及推广工作,对潜江市探索“虾稻连作”模式、创造“虾稻共作”模式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持。他坚守农村科技阵地,在小龙虾稻田综合种养,池塘养殖以及良种选育、苗种繁育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基础性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先后成功探索了虾稻连作技术、虾稻共作技术、小龙虾池塘养殖技术、小龙虾生态繁育技术等4项适用性新技术。为潜江市成功打造“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中国虾稻之乡”,推动全市以虾-稻产业为核心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开展,发挥了关键的核心技术支撑作用。

  2002年-2004年,他与积玉口农民一道,在全国率先探索出一整套“虾稻连作”模式,并科学总结出了《克氏原螯虾与中稻轮作技术》,获得了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1年-2013年,创新发展出了“虾稻共作”模式。实践证明,虾稻共作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是“中国现代农业的一次革命”。为了大力发展虾稻共作,近年来,他深入到各乡镇、村组、基地及全省、全国各地开展各种技术讲座210场次,培训渔民2万人次,使全市虾稻共作面积发展到50万亩,全省发展到380万亩,2016年,潜江平均亩产小龙虾200公斤,亩平纯增经济效益5063元。


  他与湖北省水科所的专家一起在潜江市龙湾镇率先开展了小龙虾人工诱导繁育并取得了成功,获得了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证书。近年来,他作为湖北省莱克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专家成员,正全力开展小龙虾良种选育和苗种繁育以及生态养殖模式攻关工作。


  他先后主持参与了国家星火计划、、省级项目13个,通过项目建设有效地推动了全市虾-稻产业的快速发展。参与起草了湖北省地方标准《虾稻连作 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技术规程》、《克氏原螯虾人工繁殖技术规程》、《虾稻共作养殖技术规程》和中国渔业协会行业标准《潜江龙虾“虾稻共作”技术规程》及潜江市地方标准《克氏原螯虾池塘养殖技术规程》,均已颁布实施。

END

来源:《党员生活》 编辑整理:养虾

猜你喜欢(戳标题阅读▼)

  • 1、这个投入时间短、效益高、回报快的水产项目让你“虾一跳”!

  • 2、养殖密集区域有蓄水池,成功率将远高于其他养殖户?!

  • 3、南美白对虾进入集中捕捞季,大棚养殖、工厂化养殖的优势越来越凸显

喜欢请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戳原文,更有料!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