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铺 | 想不到大佬也是吃货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5-06 23:39:24


步兵校尉缺,厨中有贮酒数百斛,阮籍乃求为步兵校尉。

——《世说新语·任诞》


“吃”这个字浸透在千载悠悠之间

从“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孔夫子

到“饮啖不辍,神色自若”的阮步兵

从“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的苏轼

再到“每食于某氏而饱,必使家厨往彼灶觚”的袁枚

到近代还有长于厨艺、懂得美食哲学的张大千

代有才人因吃货身份而出名

而如果用放大镜去观察其他那些垂于丹青的大佬们

说不定

也能“得趣于木落草枯,声希味淡中”

窥见他们不为人知的吃货一面呢


三闾大夫




屈子赤子之心,大葬汨罗

千载叹息:“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相信大多数人对他与吃的联系

停留在端午的粽子里



但事实上,早在25岁那年

屈子即已经在悼念楚威王的《大招》中

通过反复的铺陈刻画

展现出不为人知的吃货一面

他的吃货笔记概括起来就是“食多方”:


五谷六仞,设菰梁只。

鼎臑盈望,和致芳只。

内鸧鸽鹄,味豺羹只。

魂乎归来!恣所尝只。

鲜蠵甘鸡,和楚酪只。

醢豚苦狗,脍苴蒪只。

吴酸蒿蒌,不沾薄只。

魂兮归来!恣所择只。

炙鸹烝凫,煔鹑敶只。

煎鰿膗雀,遽爽存只。

魂乎归来!丽以先只。

四酎并孰,不涩嗌只。

清馨冻饮,不歠役只。

吴醴白蘖,和楚沥只。

魂乎归来!不遽惕只。

——《楚辞·大招》



五谷杂然前陈

配上鼎中鲜活得还在动的肥羊

加上种种飞禽走兽

佐以楚地调味料、长江的野菜

举觞饮下清凉

吴楚的家乡味自在其间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

如此华丽的描写只能在《小雅·宾之初筵》

等少数几处诗篇见到



想必若不是由于“芈姓屈氏”的出身

左徒大人也难以见到如此盛大的祭典级场景

并且为之挥笔吧

即使日后见逐

屈子的吃货心仍然可见于笔端

《招魂》中的夏季大宴别是一番风景——


室家遂宗,食多方些。

稻粢穱麦,挐黄粱些。

大苦咸酸,辛甘行些。

肥牛之腱,臑若芳些。

和酸若苦,陈吴羹些。

胹鄨炮羔,有柘浆些。

鹄酸臇凫,煎鸿鸧些。

露鸡臛蠵,历而不爽些。

粔籹蜜饵,有餦餭些。

瑶浆蜜勺,实羽觞些。

挫糟冻饮,酎清凉些。

华酌既陈,有琼浆些。

归反故室,敬而无妨些。

       ——《楚辞·招魂》




作家阿城对《招魂》这一截的评价是:

“这样的食谱,字不必全认得,

但每行都有我们认得的粮食,家畜野味,酒饮,烹调方法。

如此丰盛,魂兮胡不归! ”



三闾大夫对美食的描写

确实称得上雅俗共赏

无论是三户贵族,还是布衣之士

都会忍不住“染指于鼎”

都能在诗歌中看到一份对美食、对养育美食的家国的热爱

也许直到江面没过头顶

屈子的心间,还有一方天地

留给“食多方些”,留给如此美好的世界吧


杜子美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作为诗中绝唱、盛唐挽歌的杜甫

自安史之乱以来那可谓是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颠沛流离于各地

其足迹勾勒出来大体就是这样——



这种情况下,杜工部自然无法如同屈子那般

享受“食多方”的待遇

也无法如好友李白那样唱出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作》)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

这样的奔放旋律



他的吃货笔记

反而如同王维、孟浩然那样

有一种恬淡的美

在诗人看来,乱世之中,平淡即是幸福

在四川草堂居住的他,

写下的一系列偏欢乐的诗作中就有

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

鲜鲫食丝脍,香芹碧涧羹”

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红鱼入馔来”

这样对早期川菜(不麻不辣)的描写

当然更富情感的还要数贡献了

“动如参商”这个成语的《赠卫八处士》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赠卫八处士》


正如这首诗开头所说,“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每次与至交见面,都是弥足珍贵的享受

更何况,老友的“春韭”“黄粱”也并非是粗茶淡饭

雨夜割来的嫩春韭加上热腾腾的黄米饭

虽然朴素,却包含了最简单的美

更重要的是,这是朋友的心意

犹如孟浩然所谓“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杜少陵也能以美食入诗,嘲讽骄奢淫逸风气

这种方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早期的《丽人行》


紫驼之峰出翠釜,

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

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

御厨络绎送八珍。

——《丽人行》


驼峰鲜鱼,对普通人来说这是难以企及的美食

然而杨国忠的两个姐姐居然懒得动筷子,因为这些都吃厌了

可怜的大厨们,不得不为这两位夫人的骄矜买单

还得重做各种山珍海味

诗人在此并无一句评价

但权臣家人鸡犬升天、生活骄奢淫逸的现实已跃然纸上

辛辣的讽刺也不必多言,读者已能领会



大历五年(770),杜甫逝世。

按《旧唐书》:

“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

当时他因洪水被困多日,耒阳县令听说这位大佬在自己县里

就摆上牛肉白酒招待

因为几天没吃饭,杜甫自然大快朵颐

吃多了就溘然长逝了

唉,诗圣坎坷一生,长期吃了上顿没下顿

连自己儿子都饿死在家里

而他只能太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最后的晚餐,却如此丰盛,让沧桑一生的他走得相当满足

同时相当戏剧性地固化了杜工部的吃货形象


沈从文


提起这位喝到美酒、娶到大小姐的凤凰乡下人

请跟着我先大喊一声:翠翠!



吃货的气息在沈老先生身上往往萦绕不去

《边城》中提到过的美食包括

鲤鱼豆腐、鱿鱼肉丝、槽头肉

紫姜焖鸭子、焖瓜菜、酸蒜苗 

光是菜名就能窥见一缕湘西风味

提及美食,先生往往诙谐

他根据湘西“土匪鱼”讲的小故事也是妙趣横生



以前土匪拦路绑票,如何判断人质的家境从而确定赎金呢?

沈从文说:先饿人质三天,而后做鱼给人质吃

如果挑鱼背上的大块肉吃,直接放走,因为这是穷人孩子

如果直接挖鱼肚子,就得扣几天,这是有点钱的小康之家

倘若吃的是鱼鳃两侧月牙肉,非让人质家里倾家荡产不可,这是大富之家



先生看来对鱼肉颇有研究

知道普通人嫌弃的鱼头(妈妈爱吃鱼头.jpg)其实最为香甜

一颗吃货之心不知不觉就暴露了


有时先生则表现有如赤子

讲的吃货故事也是甜中带涩

聂华苓发现沈先生不吃菜,问其缘由

先生说:

平时吃面条,还吃好多。”

“糖对身体不好啊。”

于是沈从文就展示了什么叫一句话的小说:


“从前爱上一个糖坊的姑娘,没有成,于是我就爱上吃糖。”


追忆似水年华,有爱情的甜蜜和遗憾的苦涩

“糖坊”属于湘西,属于那个时代

“姑娘”也许是另一个翠翠

“没有成”是悲剧的高潮

“爱上吃糖”则是余音袅袅,心中追忆希望

“我”则将作者本人化作一个角色,融入小说的湘西雾气之中

普普通通的糖果,被寄托了爱的寓意,就不再平凡

也许这才是单身狗该去做的事吧:我笔写我心

(然而先生你分明是迎娶民国女神走上人生巅峰的现充啊!别装单身了!)





我们要谈的自然不是的橘子和火车站云云

实际上,与前面几位相比,与“吃”联系上时

已经走到了人生路的最后一程

眼前已经只剩下灰暗


午餐食四季豆烧肉过量,晚餐时又食。

——


看起来这位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是在记录他的日常生活

但是,实际上,这句话出现在他生命的最后几日

看来别有深意

这个四季豆烧肉,即使在今天也引人遐想——



这南方的家常菜

以美食家和各路吃货的意见

“卖相”实在很成问题

这道菜堪称天生黯淡,一出锅就是灰败的

而且四季豆煮软了,整个支离破碎

虽然气香味美,但“色”字不足

哲学家会说:这是人生坎坷最具形色的诠释

南方的小户人家往往以此菜待客,折射生活度日艰辛

从这个角度看——

这道菜用来形容此时的再合适不过




此时已经是1942年

无论是创办新青年还是建党

一二十年前的总是走在时代的前沿

但1942年,他不但穷困潦倒,而且已经被时代遗忘

去世之时,除亲人至交外,甚至无人留意

若是放在二十年代,对于独领风骚的他,这种事情不可想象

思想落后,抛弃组织,无人问津

曾经独秀的他,生命之树已经染成灰色

穷窘凄凉的晚年,全部融在这四季豆烧肉之中


如果——如果,有一只青嘴青脚的小草鸡,炖一钵汤;几个新鲜小面包(喜食面包),两丸真正的安宫牛黄;也许这个叫独秀、也配叫“独秀”的人,能活过那个“坎儿”吧?

——《咸淡人物》


今天,我们用筷子夹起四季豆时

可会想起那个曾经独秀而终于沉沦的旗手?


睹食而思其人

似乎回到了他们的时空

不免有“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之感

不知美食为其人增色与?

还是其人为美食增色与?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王勃 《滕王阁序》



编辑/怪怪

撰稿/琦琦

审核/Ling

栏目/美食铺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