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扶贫人】李厚斌同志纪实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09-23 01:47:16

编者按

      贫穷挡住了阳光,他用残身扛起了希望。村民口袋渐渐殷实,他的身体逐渐瘦弱。三次创业,一次比一次艰难,一次比一次有意义,用良知和道义,托起一个大大的“人”字。今天,在此推出“最美扶贫人”第五期报告《身残志不移 致富不忘穷乡亲——记公安县闸口镇吴达河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厚斌》。

       他身体残疾但志向远大,他行走不便但敢闯敢拼,他小有名气但不忘初心。脚踏泥泞,俯首躬行,他收获成功后不忘和乡亲们携手前行。他就是年近55岁,出生在闸口镇中河村的李厚斌,他以灵活应变的策略、踏实苦干的作风、兼济天下的胸怀,带领父老乡亲在致富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开阔。


小有成就:毅然回乡苦创业


      20岁,正是大展宏图施展抱负的黄金年龄,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却导致他腿部残疾,至今仍拐杖不离身。面对命运的打击,他没有气馁,而是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克服了自我行动的不便和他人的异样眼光,坚持自谋生路,自食其力。伴随着改革开放兴起的创业潮,李厚斌跑遍了广州、北京等大城市,在服装市场上闯荡打拼。彼时的服装市场十分繁荣,机会也很多,但这也意味着惨烈的竞争。面对市场的残酷,他用近10年的时间拖着病躯,取得了正常人难以获得的好成绩。面对经营情况不如自己的生意伙伴,他并不掩饰自己的生财妙方:“商业机密谈不上,我就认一个死理。多花一倍的时间、少赚一成的钱,信守百分之百的承诺,让顾客满意,让合作继续”。就这样,性格有点儿“轴”的他获得了众多客户,赢得了大量好口碑,也收获了创业路上的一桶金。

      2004年,小有成就的李厚斌慎重考虑,选择了回乡创业。在外闯荡多年的他,本不甘像父辈那样过一种“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但是,心中对乡民们的牵挂,促使他毅然告别了繁华的都市,回到冷清却温暖的家乡,在不惑之年开始第二番打拼。几经周折,他以高价签约村里300亩的流转土地,开始了他的种养殖道路。

举步维艰:奋力突破经营难


      创业伊始,由于缺少门路,李厚斌只能种植水稻,虽年年丰收,但效益不高,和他的理想也相去甚远。旁人不理解他为何放弃城市生活回来当农民,妻子一次又一次要求退转合同。认定了目标之后决不轻易放弃的李厚斌,没有被流言蜚语击垮,也没有因为家人的埋怨萌生退意。那些日子,李厚斌一边在家人朋友面前好言抚慰,一边广泛收集信息等待时机。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厚斌从垄上频道的新闻报道中,了解到小龙虾养殖的市场行情非常好,便萌生了从事小龙虾养殖业的想法。

       那时养殖小龙虾还算是新兴产业,很少有人大规模养殖。本想得到妻子支持的李厚斌,再一次被狠狠地泼了一盆冷水,招来妻子强烈反对。但倔强的李厚斌看准了商机,一心要去闯一把。他拿出近乎全部积蓄,一个人跑到监利。几天后,带回价值10万元的虾种,开始了小龙虾养殖试验。

开挖的虾稻基地

       但小龙虾养殖并不简单。在养殖初期,虾苗是很脆弱的,一遇到病害,虾苗就会成批死去。李厚斌缺乏经验但不缺乏毅力,没有好法子就下苦功夫,他开始减少自己的睡眠时间,在一个个别人已进入梦乡的深夜,频频到虾田边密切观察小龙虾的生长规律。即便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病害的影响,但是效率依旧偏低,小龙虾长势也不太喜人。于是,年近半百的他只身一人,多次到监利、潜江等小龙虾养殖产业发展更为成熟的地区,苦心学习养殖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外学习的先进理论,与在家日积月累的实践相结合,李厚斌不仅掌握了小龙虾病害的防治技术,还摸索出了很多独到成功的养殖经验。一般小龙虾养殖亩产不过400斤,他的虾田率先突破了500斤。他的努力终于赢得了家人的理解和认可,在他们的支持和鼓励下,李厚斌将承包的300亩土地全部发展成虾稻田,他的事业随之迎来了第二春。

李厚斌的养虾基地

有“富”同享:种养齐抓谋发展


     创业成功后的李厚斌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此时,村民们对李厚斌的看法也发生了转变,他的付出和回报,乡亲们都看在眼里,当初的不解、讥讽一扫而光,他们觉得李厚斌有魄力,更有能力帮助自己脱贫致富。李厚斌的无私想法和乡亲们的朴素愿望一拍即合,他开始了人生的第三次冒险,不同于以往的是,这次他有乡亲们的陪伴。创业路上的伙伴越来越多,需要他背负的担子也越来越重。身体残疾的他不负重望,稳稳地挑起了这副重担,于2014年10月带领中河村村民成立了一个专业种养殖合作社——吴达河种养专业合作社。众望所归,民心所向,李厚斌任理事长。合作社成立以来,李厚斌一方面通过免费为大家提供种苗和技术、合作社集中收购外销方式,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迅速扩大虾稻面积200多亩,让部分贫困乡亲通过劳务增收,入股合作社获利分红等方式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现今他一年支出的务工工资达20多万元,直接带动20多户贫困户就业,他所做的一切得到越来越多的乡亲们的认可。也正是因为这样,中河村的小龙虾养殖产业从此开始走上规模化发展道路。

李厚斌带动群众共同致富


       规模化的产业,让村民们最大限度地规避了个人养殖面临的风险,切切实实地尝到了集体合作、科学发展的甜头,逐渐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中河村8组的邓德平,以前养过鸭,但效益不好,亏了不少本钱,人也心灰意冷,后来加入合作社发展虾稻养殖5亩,当年就盈利近4万元。贫困户肖文忠在李厚斌的鼓励、帮助和指导下,发展虾稻养殖7亩,亩平均盈利近万元,迅速摆脱了贫困。2017年,李厚斌和他的团队一起,又流转本村旱地1025亩,他庄重做出承诺,凡是贫困户入股土地的,按照每亩田每年3000元参与分红,全村50多户贫困户全部加入合作社从事小龙虾养殖,彻底摆脱了贫困。整个中河村在李厚斌的带动下,科学化养殖,产业化经营,虾稻面积已经超过4000亩,创下了喜人的业绩。

小龙虾喜获丰收

        一人富,不算富;众人富,才算富;扶贫路上绝不能落下一个乡亲。三次创业,半生打拼。李厚斌用一支拐杖撑起自己的残躯,也撑起了中和村脱贫致富的一片美好晴天。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