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报书画课堂】视频 | 喻建十 · 书法技法讲座(四)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08-30 01:48:18


书法章法导引(四)

形势(上)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书法章法中笔势这一部分,这一节将一起来学习形势的相关问题。

  清末学者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缀法第二十一》中说:“盖书,形学也,有形则有势。”康氏已明确认识到,书法作为一种有形可依的艺术样式,其形状本身也可以形成一种态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形势”中的“势”,它构成了书势的又一侧面。人们过去谈到的“势”多指笔势,但实际上,形体本身也是有“势”的。形势之所以并没有得到很大的关注,是因其较之笔势表现得更为隐晦含蓄,所以就需要我们无论是在欣赏还是在实践的时候,都要有敏锐的形状感受能力和捕捉力。如果没有或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就会使书法创作和欣赏的效果大为减色。

  我们都知道,人们对某一事物产生的第一感性认识往往来自物体的外部形状特征。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使人们普遍养成了一种可以在瞬间内捕捉客观物象特征的抽象概括能力,而这种能力是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为心理基础的。比如,当我们面对一座拔地而起的万丈峭壁时,会产生一种高耸向上的心理感受;而看到一块硕大无朋的千尺磐石时,又会产生一种稳定充实的心理感受。凡此种种,由此及彼,把过去对具有某种外形特征的形体观察时产生的感受,投射到具备同一形状特征的不同对象中去,并从中感受到那种似乎是自然而然的趋势,同时也就使这个形状具有了与之相对应的一些事物的特性。

  毫无例外,在书法点线组合生成的形状中,也存在着刚才所谈及的这种已往视觉记忆所形成的心理定势的影响。人类所具备的这种视觉记忆和心理定势能力,无论我们是否能够理解或感悟得到,都是确实存在的。如果我们发觉自己具备这种能力,便可以从静止于纸上的形中体味到有多重意义的运动之势。

  一、线条组合形势

  如果将形势与前面所说的笔势加以比较的话,可以看到,笔势是通过毛笔在运动过程中的提按顿驻、快慢疾徐和勾连映带等一系列承前启后的动作联系产生的。形势则更多的是靠点线的长短大小、正斜曲直和疏密多少等不同的搭配对比关系而产生的,两者是不同的。当然,如果没有若干不同方式的联系,也就不能构成错综复杂的关系。

  在点线组合生成的形势中,点线组合的密度、角度、长度、曲度等的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书法家应当利用这些变化生成的形状特点进一步促成自己的形势风格。

  以欧阳询与颜真卿为例,他们的作品以各自鲜明的风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将楷书推到了一个至臻完美的境地,使我们得以从中领略到异乎寻常的审美感受。

  其中,点线组合形状的态势是产生这种感受的一个主要原因。图一是从颜真卿《李玄靖碑》中选取的几个字,图二是从欧阳询《九成宫碑》中选取的相似字例,两组字大致的构成样式是相同的,然而我们从中却可以明显感到迥然不同的风貌。颜字给人以朴厚端庄、大方不雕之感;欧字则给人以刚健雄强、严密精到之感。之所以产生这样迥异的审美感受,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在长度关系处理上,颜字是尽可能缩小点线在笔画间的长短差距;而欧字则是尽量将这个对比关系加强。其中既有“德”字对比之大,也有“王”字对比之小,并且还努力将“德”字右下方的点线长度缩短,甚至不惜减略笔画,反将其上方竭力伸长,以此促成高耸挺拔的态势。

  其次,在角度关系的处理上,欧字在点线与底边的角度、线条间穿插的角度都远比颜字大得多,这在“武”“或”二字中表现得格外明显。这种差别使欧字看起来就显得很险峭,颇具坚挺精悍、刚硬洒脱的风姿;相形之下,颜字则使人感到舒缓,别有宽厚庄严、气度恢弘的韵致。

  此外,在空间分布的点线密度处理上,两人更是各具千秋。颜字注重的是分间布白的匀称感觉,而欧字则讲求的是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对比效果。这样,两人的字看起来就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形态特征。

  总起来讲,在整体形势的把握上,欧阳询是在有意地制造矛盾、扩大矛盾,而颜真卿是在努力地减少矛盾、协调矛盾。表现手法的不同自然也就导致了形势显示的差异,欧阳询的字给人以精密爽朗、快捷刚毅的耸立之势;颜真卿的字则给人以从容沉厚、宽松自然的舒展之势。虽然他二人各具匠心,在字与字、行与行的关系处理上使用了各种方法,但在章法上都体现了完整统一,不会给人以支离凌乱的感觉,可谓殊途而同归。

  当然,上面是就总体风格上的形势差异而言的,实际上,书法家在其作品中并不只遵循单一的形势构成手法,而是不断根据当时具体情况而采用相应的形势表现,使得章法出现丰富的变化,这在行草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图形剪影形势

  心理学家认为:“依照视知觉的基本规律,在特定条件所允许的范围内,视知觉倾向于把任何刺激样式以一种尽可能简单的结构组织起来。然而,当被感知的式样本身的刺激力十分强烈时,知觉的这种倾向就会被削弱。在这种情况下,感受器官的作用过程就仅仅是去组合和接受已有的材料,使知觉到的形状尽可能简单。”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人们来说,视觉、知觉有一种最基本的图形简化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导致我们不管看到的物体外形多么复杂,但都能瞬间将任何样式进行简单的归纳,从而方便记忆,这种形状综合简化的能力是人类普遍具备的。人所具备的这种综合简化能力被心理学家称作“图形知觉简化能力”。这种能力的存在为人们全面而迅速地认识物象带来很大便利,对于帮助我们理解和构成书法的形势也有极大的助力作用。

  在我国古代,虽然没有人明确提出图形剪影可以有助于形势产生的说法,但已有人运用图形的知觉简化原理来解释一些形势的存在现象。

  例如清代戈守智在其《汉溪书法通解·运笔卷第四》中就曾说过:“悬胆之法,上尖,下圆,如悬胆之形也。意略侧以取势‘穴’‘宁’之字用之。使之上点与下‘八’‘丁’字落落有全势,而‘冖’画适居其中,盖展之使疏也。”

  戈守智在此已清楚地指明了形状特点可以表明一种态势,一个“悬”字已经活化出像胆那样的上尖下圆图形的下坠之势;更加上其“意略侧”,表示这个点略微侧歪,这就进一步表现了形势的险峭。由此可见,戈氏虽然并没有提出图形简化的心理学概念,但其对图形简化的心理作用是有一定认识的。但遗憾的是,他的认识还仅限于点画本身图形的感觉,没有将其扩展到整个点线组合的图形剪影的层面上,这就有碍于从理论上更为深入地揭示出章法构成的秘密。

  视觉经验告诉我们,当眼前呈现出一个比较复杂的图形时,往往很难马上判断出其形势特点,这时候人们就会不自觉地启动图形简化机能。当将图形轮廓概括为最简单的形状时,也就可以明了其形势的发展方向和表现意味。(如图三为复杂图形,图四为简化后的图形剪影)

  由于汉字的构成特点,字形外轮廓的图形剪影变化较之具体点线的图形变化要更复杂,这就需要做更多的人为图形归纳简化工作。一般说来,小篆、隶书、楷书等书体中规则的几何图形比较多,而在大篆、行书、草书等书体中不规则的随机形比较多。在诸如小篆、隶书、楷书等书体中,当某一类具有相似特征的图形剪影占有较大比重时,我们就可以进一步从整体上感受到这件作品由形势特点造成的风格变化。

  不妨还以上面讲述的颜真卿与欧阳询为例。从视觉效果上看,颜书给人以方正敦厚、气势沉雄的感受,欧书则给人以挺拔劲健、体态洒脱的感受。

图五

图六

  为什么会有这两种不同的感受呢?我们可以发现单字图形的形势特点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欧书大部分单字图形剪影是呈长方形的(如图五),即便不具有明显长方形形势特征的单字,由于重心偏上、体势紧缩等原因也易给人以长方形的错觉;颜书大部分单字图形剪影是呈正方形的(如图六),即便不具有明显正方形形势特征的单字,但由于重心居中偏下、体势环抱等原因常给人以正方形的感觉。而长方形和正方形在人们的心理定势上是不同的,长方形给人的心理定势趋向为坚韧峭拔、精悍雄健,充满着奋发昂扬之势;正方形给人的心理定势则趋向稳定坚固、大方和谐,洋溢着充实平和的态势。再加之颜、欧二人处理图形两侧线条弧度的差异,便更增强了这种形式感觉。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就可以感到图形剪影形势与字体风格相吻合了。

  另外,单字图形的排列方式也可以产生一种形势,颜字图形密集,字距、行距都很紧凑。而且几乎每个图形都是大、平、正、方,以正面向人;欧字则相对图形稀疏,字距行距较远,加之每个图形都是秀骨清像,出以欹侧形体,这种种特点也是促成其整体风格的一个原因。

  至于大篆、行书、草书等书体因受规整化的限制较少,其图形变化多端,随意性较大,在如此纷乱复杂的形状穿插中,仍保持整体章法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把握和利用图形剪影的形势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这一节课我们介绍了图形剪影的几种不同的书法形势,下节课将具体举出一些例子,来进一步帮助大家理解图形剪影的形势在书法章法中是如何起到作用的。


来源:《中国书画报》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