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报书画课堂】视频 | 喻建十 · 书法技法讲座(十五)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08-26 02:22:09

节奏(下)

  二、节奏的表现方法(下)

  (三)曲直——曲线与直线相结合,不仅使曲线更加多样化,更可增加装饰效果,而且也使单纯的直线不至于显得呆板。一般而言,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长直线的摆置、交叉不宜过多,多则如古人所说的“乱柴遍地”;同时短曲线的盘绕不宜过密,密则似“秋蛇缠树”,都会给人以不舒服的感觉,如此形成的节奏自然也就很难构成较为完美的形式。因此在曲线和直线的组合处理上,我们要注意方向、密度、角度、长短、曲度等因素的把握,要在统一中有变化,而不要一味按照自己的书写习惯去写。

  怀素的草书一向是以笔气贯、节奏快为特点的,但是从图一中我们却发现,作者虽然也力求使线条获得一种盘根错节、勾心斗角般的美感,但并非因此就一味地纠缠不休,而是在整个过程中不时寻找直线来作为局部的调节,这样也就使作品中节奏的变化表现得丰富活泼而不冗长。如第二行的“入”字,完全可以处理成曲线,但由于其上下左右的曲线过多,因此采用直线来书写,从而增添了趣味性。同理,第三行的“满”字,因右半部曲线太过明显,作者便把左侧的偏旁处理成了近乎直线的形式,以与右侧的曲线形成对比。这都是作者在书写中因势利导的表现。

图一

  (四)疏密——疏密的处理固然与文字本身构成的点画有关,但为了取得更丰富的效果,也可以依照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书写的前后关系进行有目的的夸张。如图二在行间处理上就采用了“疏—密—疏”的方法,具体到“疏”的两行,又分别用上疏下密(右行)和中间疏、两头密(左行)的构成方法,既形成了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大疏密对比,又在其中体现了小疏密的呼应,于是便在空间上形成了黑白分割密度的节奏变化。

图二

  (五)长短——通常结字要求倚势造型,以字之形势本身的长短作为进行夸张的基础,从而增加对比效果。但是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当长者反短,当短者增长,往往又会收到意外的效果,使空间节奏出现新的曲折,,其中对单字图形长短的处理就很注意字间、行间的交错变化。若以直线表现这种变化节奏,可如图四。而像图五,就更显示出书写者对长短节奏变化控制的能力,如反复出现的“新”字、“之”字,基本构造一样,但由于上下左右所处的位置不同、周边的关联性不一样,于是就有了若干不同的长短变化,但丝毫不使人感到造作。这提醒我们,当一篇作品中反复出现同样字的时候,为避免重复、单调,就要考虑使用不同写法来处理了。

图三

图四

图五

  (六)干湿(润渴)——点线构成方式可以产生节奏,线条自身的干湿变化同样也可以因改变视觉刺激的强度而产生节奏。一个由湿到干的变化过程,不妨看成是一个节奏段落。元代吴镇是探索书法形式美的大家,他在图六这件将近七米的长卷中(附图为局部),极尽了干湿变化之能事,单墨色本身就形成了空间的层次变化,使平面的二维视觉具有了三维的立体效果。一眼望去,面前宛如闪烁着斑斓的色彩,耳边鸣响着“嘈嘈切切错杂弹”的乐调。在这里,由于墨色变化而产生的节奏感,对这件作品的成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作者在表现节奏时,注意到墨色变化对形体的影响,真正做到了墨肥而不涨、墨干而不枯、墨竭而势不尽,从而使作品呈现得更为完美。

图六

  (七)浓淡——有些书法家追求墨色的节奏变化,大多是依靠干湿的控制,实际上,墨色的浓淡变化以其丰富而微妙的色阶差异,同样也可以形成节奏,并且毫不逊色于其他表现形式。有些书法家也开始有意追求这种对比效果,其中不乏成功之作。

  但是,由于书写过程中墨色的浓淡变化往往要依靠中途掭墨以改变墨色,其间有意识的成分更多一些,故而容易失之自然,因此,如何使墨色的浓淡变化与节奏感表现浑然一体依然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很有开拓空间的章法构成要素。

节奏的控制与把握(上)

  我们知道,节奏是通过对比差异显现出来的,但是在创作和欣赏作品时,又是如何来恰当地表现和把握这种对比差异的呢?

  首先,我们要对节奏产生差异的尺度变化范围有所了解。由于每个时代、每个人的审美观念不同,对节奏变化所容许的尺度差异的掌握也不尽相同,但其中还是有一定的共识存在的。总起来说,对比差异尺度的控制,是由作者对作品整体的艺术构思决定的。

  赵孟頫的字节奏比较舒缓,但是若用委婉柔和的节奏去表现其壮怀激烈、节奏铿锵有力的诗词,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总体来说,潇散洒脱者,节奏变化的差异可以大一些,但是变化过程要和缓,较少有大起大落的突兀之感,如王羲之的《上虞帖》;雄强奇伟者,节奏变化的差异显著,变化过程急促,多有左冲右突的意外之举,如杨凝式的《夏热帖》;恬静平和者,则节奏变化的差异较小,变化过程力求微妙,讲究舒卷悠扬的自然之象,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至于说尺度的掌握何者为佳,何者为过,这是无法圈定界限的。比如,在那些以王羲之书法为圭臬的人看来,徐渭、张瑞图、王铎、傅山等人的作品奇奇怪怪、跳宕腾突,是大大超出以往人们的审美取向的,故被认为是旁门左道的“野狐禅”而不屑一顾。但是,曾几何时,人们又感到徐渭、张瑞图等人那种活泼的不为法束的节奏表现,或许更符合时代气息,更富有感染力,随之,这类节奏表现逐渐也就被划入审美尺度所允许的范围之内。可见,对此是需要我们各有灵苗各自探的。所以说,我们对于节奏尺度的把握不必过于拘泥。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来源:《中国书画报》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