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除了樱鲷还有鲅鱼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11-09 01:28:07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无需授权申请。但务必注明出自一期一会和食研究中心,并保留本文内二维码


目录


引言

鰆是什么鱼

出世鱼

近缘物种

鰆料理


引言


每到换季,每个人考虑到的问题各不相同。而吃货们考虑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又到了吃XX的季节了。春季的鱼人们可能首先想到樱鲷,其实真鲷从上一年的深秋开始就一直很美味。而青物鱼的寒鰤随着春天的到来,马上就要过季,那么谁来接鰤的班呢?春季青鱼?非鰆莫属了,名字就是「鱼」和「春」组成的,摆明了就是春天的鱼嘛。


鰆是什么鱼


鰆,对中国人来说其实并不陌生。中文学名是蓝点马鲛鱼,如果还不知道是什么的话,那么再换个更通俗一点的名字,「鲅鱼」总知道了吧?在大连,鲅鱼馅饺子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和名:鰆(サワラ)

日本语罗马音:sawara

中国名:蓝点马鲛鱼

学名:Scomberomorus niphonius (Cuvier, 1831)

分類:硬骨魚綱—条鰭亜綱—新鰭区—棘鰭上目—鱸目—鯖科—鰆属

鰆体长可达1米以上,身体细长,呈剑状。体侧中部分布着不规则的灰色斑纹。


鰆日语片假名为「サワラ」,罗马音为「sawara」。成年鱼体长约1米前后,体重约10公斤。而石川县方言中的「サワラ」并不是指的鰆,而是「梶木」(旗鱼、剑鱼类)。


鰆是大型肉食性鱼类,与其它大型鯖科鱼类一样,有着高速游泳的能力。而且喜欢以大欺小,其它小型鯖科同胞,比如鯖(青花鱼)、鰹(鲣鱼)等,也在它的菜单之中。当然鰆并不只是同根相煎,也会吃其它小型鱼类,比如鰊(鲱鱼)、鰯(沙丁鱼)、秋刀魚……等。总之,只要体型比它小它就吃,什么同科不同科别套近乎。不过出来混早晚要还的,鰆也经常被比它们体型更大的鯖科亲戚——鮪(金枪鱼)捕食。


鰆的产卵季在春、夏,而旬(时令)在冬、春,特别是冬季停止成长储备脂肪,口感丰腴,被称为「寒鰆」。出生后一年可长至45公分左右,两年约70公分,三年约80公分,之后体长增长减慢,四年鱼约85公分左右。成长主要在温暖时期,冬季几乎是成长停滞期。雄性寿命约6年,雌性约8年。


出世鱼


鰆也是出世鱼,即本来是同一种鱼在成长的不同阶段,而有着不同的名称。之前我们介绍过很多出世鱼,比如鰤、鰶、黒鯛……等等。那么我们来看看鰆各成长阶段的名称吧。


体长40~50公分时,称为「サゴシ」或「サゴチ」

体长51~60公分时,称为「ナギ」

体长61公分以上才算成鱼,称为「鰆」


近缘物种


狭义的鰆就是指的蓝点马鲛鱼这一种鱼,而广义的鰆是指鯖科下,鰆属下的所有鱼种。全世界已知的种类有18种,而日本近海分布的只有5种(包括本种)。最大的品种「牛鰆」,成鱼长体最大可达2.5米,体重约60公斤。而最小种的「台湾鰆」,体长也有80公分,体重约8公斤左右。


听到这里可能有朋友提出疑问,最小品种的也将近1米?为什么中国的鲅鱼那么小?一般市场上卖的才半米左右啊?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资料说的1米是指成年鱼的身长,在中国很少有等它完全长成再捕捞的,所以我们市场上常见的都是未成年个体。在日本也会少量捕捞未成年个体,但未成年的有着其它名称,有着这类现象的鱼称为出世鱼。后面我们会介绍。另外,中国的水产保护意识也的确很差,不仅仅鲅鱼,很多其它鱼类也是,大量捕获未成年个体,是对自然的极大破坏。


我们来看日本近海还有哪些品种:


横縞鰆


和名:横縞鰆(ヨコシマサワラ、ヨコジマサワラ)

日本语罗马音:yokoshimasawara、yokojimasawara

中国名:康氏马鲛鱼

学名:Scomberomorus commerson (Lacepède,1800)

分類:硬骨魚綱—条鰭亜綱—新鰭区—棘鰭上目—鱸目—鯖科—鰆属

体长约2米的大型鱼种,有深色的横条纹。


这种鱼的中文名称为「康氏马鲛鱼」,在冲绳有着イノーサーラ、ヒラサーラ等别名。


横縞鰆(后面科称康氏),是体形较大的一种马鲛鱼。康氏的肉质口味上略逊于鲅鱼,肉质水份稍多,所有价格也相对要便宜一些。在日本其料理法几乎无异于鰆,换个说法是鰆所有的料理法,横縞鰆都适用。


康氏在日本近海主要出没于新泻县佐渡、石川县珠洲(主要产地)、山口县的日本海侧、长崎县和琉球列岛。而境外为朝鲜半岛的西岸、南岸,中国台湾省、广东省、海南岛,印度至西太平洋。旬为深秋至转年初春。


平鰆


和名:平鰆(ヒラサワラ)

日本语罗马音:hirasawara

中国名:朝鲜马鲛鱼

学名:S. koreanus (Kishinouye,1915)

分類:硬骨魚綱—条鰭亜綱—新鰭区—棘鰭上目—鱸目—鯖科—鰆属

体长约1.5米,别名「韓国鯖」


在日本别名为「韓国鯖」的「平鰆」的中文名称是「朝鲜马鲛鱼」。


这种马鲛鱼(后面简称为韩鲭),体形比介于鲅和康氏之间,比起其它马鲛鱼类的细长身姿,韩鲭体态偏短粗,但所谓短粗的印象只是相对的。如果对比其它鲭科鱼类,它的身材还算苗条的(这里点名批评鲣鱼类和金枪鱼类)。


在日本,这种韩鲭和料理法和鲅鱼没什么区别。


牛鰆


和名:牛鰆(ウシサワラ)

日本语罗马音:ushisawara

中国名:中华马鲛

学名:S. sinensis (Lacepède,1800)

分類:硬骨魚綱—条鰭亜綱—新鰭区—棘鰭上目—鱸目—鯖科—鰆属


体长超过2米的最大型马鲛鱼(日本近海范围内)品种。胸鳍顶端呈圆形,这是与其它品种最明显的区别(其它呈尖形)。


主要公布于日本的秋田县、千叶县,以及中国的南海海域。别名为「中国鯖」,另外中文名称为「中华马鲛」。


台湾鰆


和名:台湾鰆(タイワンサワラ)

日本语罗马音:taiwansawara

中国名:???

学名:S. guttatus (Bloch et Schneider,1801)

分類:硬骨魚綱—条鰭亜綱—新鰭区—棘鰭上目—鱸目—鯖科—鰆属

体长约80公分,是日本近海最小品种的马鲛鱼类,体侧细小斑点是最明显的体征。


台湾鰆的中文名称我没有查到,暂直接使用日语名的汉字称其为台湾吧。在日本料理法与鲅鱼几乎相同。


以上即为日本产的几种马鲛鱼,全世界目前发现的有18个品种,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鰆料理


鰆虽然全年都有渔货供应,但最美味的时令还要冬、春两季,可应用的料理手段也不胜枚举。鲅鱼在中国也广为应用,但由于本刊为日料专题,中国的料理法就不介绍了。


刺身

鰆在西日本是一种很普遍的刺身鱼种。非常美味。


焼き霜造り

鰆的皮柔软又鲜美,稍经炙烤后,更是焦香可口。


寿司

虽然是鲭科鱼类,但鰆有着鲹科大型鱼类的丰腴和甜美,是非常出色的寿司种。


西京焼き

以京都的西京味噌和清酒、味醂调和腌渍后再烤,是鰆最美味的吃法。提到西京烧,人们马上能联想到的就是銀鱈和鰆,这两大经典鱼种。


煮付け

文火煮炖的鰆,鲜嫩甜美,与和风汤汁非常匹配。


照り焼き


以溜酱油、味醂、清酒、砂糖调制的照烧酱汁,与表皮烤得焦香的鰆相得益彰。


鰆在日本还有很多各式料理方法,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


文末特别感谢「萨尔茨堡的鱼」,很多鱼我只知道日文名称,而不清楚对应的中文名称,本文的中文名称参考于萨鱼兄的文献。如果萨鱼兄能看到这篇文章,顺便我想问题一下,台湾鰆(S. guttatus (Bloch et Schneider,1801))的对应中文名称是什么?



关注一期一会和食研究中心,获取最专业最全面的日料相关知识


喜欢本文请分享至朋友圈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