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县去年一亩稻田虾最高补1000元,今年将发展到9万亩!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1-20 04:27:43



这里是全国设施草莓生产第一大县,也是安徽省最早开始小龙虾人工养殖的的一个县,气候温和,水质清新、雨量充沛,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孕育出了远近闻名的“下塘龙虾”,它就是位于合肥市北部的长丰县。据笔者了解,长丰县的龙虾养殖业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是从这个名叫下塘镇的村庄发展起来的,这个有着"中国龙虾之乡"的美称的村镇如今已经形成了多个千亩稻虾种养示范基地。


未来这里将打造下杨公路万亩稻虾种养示范带,规模化发展已经成为趋势。


详细了解小龙虾产业的发展现状,促进包括小龙虾养殖、加工、流通在内的一二三产业实现长久健康发展一直是这次龙虾中国行的首要目的,而养殖端在整个产业链条中的无疑发挥着支撑作用,毋庸置疑是我们这一系列行程的重头戏。在听说以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为主的小龙虾养殖业已经成为了长丰县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一大特色火红产业之后,龙虾中国行迫不及待地赶到了这里,带着满满的问题实地讨教长丰模式的独到之处。


在长丰县畜牧水产局水巨龙副局长、陶余清委员和长丰县下塘镇龙虾协会赵本文会长等人的带领下,龙虾中国行重点参观了长丰县下塘镇邵君山家庭农场和义井乡车王村千亩稻虾综合示范基地,水副局长、陶委员对全县稻虾种养情况为我们作了简要的介绍,赵会长也针对自身在下塘多年来的从业经历分享了切身感受。

 

长丰县渔政管理站站长甄茂堂、县畜牧水产局党组成员陶余清、县畜牧水产局副局长水巨龙、中国水产养殖网主编蔡俊、下塘龙虾协会会长赵本文、县水产站长闫少领与邵君山家庭农场场主邵君山(从左到右)

 

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为措施,既种稻又养虾,是提高稻田单位面积效益的较佳生产形式,在许多地方被大力推广,近些年更是拥有惊人的发展速度,养殖面积迅速扩大。说到养虾,长丰县绝对能算得上是老资格了,那么这里稻虾连作模式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呢?


年轻人返乡养虾成了这里的潮流


龙虾中国行首先就来到的是长丰县下塘镇邵君山家庭农场,如今这里已经发展成为了千亩连片的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区,开阔的田野尽收笔者眼底,而当地小有名气龙虾养殖大户邵君山就是这个基地的主人,从他的神情笔者能感受到去年一定是他大的收获年,他告诉我们:“之前我并不懂养虾,更别说稻田养虾了,好在有技术推广站给我引路和政策的扶持,我才敢来尝试这种模式。现在我们的基地稻虾田面积已经发展到8000亩,得益于我镇红旗水库和陶老坝水库优良的水质,稻虾田灭虫只需要采用生物制剂,使用的肥料也只是有机肥和生物菌肥,很好保证虾和稻的品质,现在我们的虾都集中销往合肥、杭州、南京等大城市,由于规格大品相好,顾客对我们的虾可以好不夸张地说是“好评如潮”,每亩田光是商品虾的产值至少都能实现3000元的纯利润;此外我们也给大米注册了“红旗水”的商标,线上和线下的销路都非常好,价格也比市面上普通大米至少高2倍。今年我们计划将基地规模发展到一万亩,到时能产出优质稻虾米4000吨。”

下塘镇龙虾养殖协会满满的荣誉展现在笔者面前

 

可以看出邵君山的基地已经走上了规模化的大道,经小编询问得知规模化稻虾综合种养已经是长丰县振兴龙虾养殖业的一大方向,陶委员对我们说:“通过设立家庭农场、合作社既可以帮助养殖户有效抵御养殖风险,还能使长丰龙虾的品牌做大做强。接下来这里将要打造成为稻虾综合种养万亩示范区,使之成为长丰县龙虾养殖业中心地带,影响力辐射至全省。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之下,全县稻田龙虾综合种养面积已经突破6万亩,产量1.4万吨,产值已经超过4亿元。顺应着快速的扩充的市场容量,2017年9月之后长丰又新增100亩以上稻虾综合种养基地43个,总面积5369.6亩,其中包括造甲乡双河、朱巷镇陈庄、下塘镇韩岗三个稻虾综合种养超千亩示范村。”


下塘稻田龙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


为什么近年来长丰县的小龙虾产业会实现这么大转变呢?政策引导似乎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水副局长补充到:在早些年由于大家对小龙虾市场行情并不是十分了解,稻虾连作的养殖技术水平也十分落后,龙虾养殖以散户散养居多,养殖户失败的案例时有发生,所以当时推广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近些年,我们不仅大力开展调查研究,而且不断就小龙虾产业问题积极与其它地区进行沟通交流,如今对发展小龙虾产业的思路逐渐清晰,结合地区实际我们总结出小龙虾养殖中比较完备的技术要点和操作规范,目前已经从以下两个方面全面入手:


义井乡车王村千亩稻虾综合示范基地(在建)


思路和方向如今我们都有,引导更多的周边群众参与进来是当务之要。政策对龙虾产业的倾斜是重要的基础,谁都能明白这是实实在在的好处,群众有了生产积极性,何愁产业不兴。近些年省市渔业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稻田龙虾综合种养业的发展,实施“320工程”,不断加大政策扶持,2017年更是将稻田龙虾综合种养作为重点加以扶持,对于新建规模达100亩以上的,每亩给予一次性奖补资金300元。杜集乡更是开全省之先例,出台杜集乡支持稻田龙虾综合种养扶持政策,对新建连片规模达50亩以上的稻田龙虾综合种养基地给予一次性奖补5万元;达100亩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奖补7万元,且奖补政策将一直持续到2020年。实践证明政策的出台确实起到了“四两拨千斤”作用,现在许多青年人纷纷返乡发展稻田养虾,长丰已经看不见抛荒地的现象,一些低洼地、水渍田也成了发展稻虾种养的“香饽饽”。


陶委员正介绍义井乡车王村千亩稻虾综合示范基地建设规划

 

另外,我们深知一个产业要做大做强,宣传和推广的力量不容忽视,所以我们也在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积极营造稻田龙虾种养业发展的浓厚氛围。2017年以来,县政府先后两次组织下塘、造甲、杜集、朱岗4个龙虾养殖重点乡镇领导、部分龙虾养殖大户赴庐江、全椒等地考察学习稻虾连作,随后趁热打铁,召开了“让乡村归来”——长丰县造甲乡龙虾产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论坛、下塘镇万亩倒下养殖推进工作会议、杜集乡举办了稻虾供养综合技术培训等等,也邀请省农科院农技专家组一行到杜集乡调研指导龙虾养殖产业发展升级的问题,另外还在造甲乡、杜集乡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旅游文化节、虾趣旅游节等。通过学习考察、论坛举办、培训交流、节日举办,为稻田龙虾综合种养业的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长丰将如何经营 9万亩稻虾田?


 一个产业在某个地区要登上一个高的台阶确实需要一定规模产量来支撑和一定影响力的品牌来驱动,也需要打好技术基础。笔者在交流中也能了解到虽然长丰小龙虾产业规模化程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分散的小型养殖户还是占到比较大的比例,对于他们现阶段遇到的问题也比较多。


长丰县下塘镇龙虾养殖协会赵会长分享20年来小龙虾养殖心得体会


谈到这里,长丰县下塘镇龙虾养殖协会赵会长感触颇深,他叹了一口气说到:“我来到下塘镇从事小龙虾养殖技术培训指导工作已经整整20年,在我们县虽然说小龙虾养殖业发展时间非常长,甚至比湖北省某些小龙虾养殖主产区的养殖时间还要长,但市场效益一直以来并不高,通过多年我跟养殖户的交流过程发现,技术欠缺和观念落后是这个行业最为致命的短板。大部分养殖户文化程度并不高,年龄也比较大,前几年基本看不到年轻人,虽然说有的人对学习技术的积极性比较高,但理解能力和记忆力比较差,有的技术要点他们也问过我,我也跟他们沟通过多次,但具体操作起来总是会有偏差,水质恶化、病害多发的情况屡见不鲜,辛辛苦苦一整年却没收获,最后的损失说出来真是让人寒心,所以在近些年,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我们也尽可能多开展技术指导培训的工作,一来可以使他们对养殖技术方面的知识引起重视,二来可以把整体技术水平提上去,这才是他们目前的需要。我认为这次第二届中国小龙虾产业大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这个行业,这个时候正是小龙虾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好时机,这种大场合既可以使他们思维观念紧跟时代,同时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的平台,上一届大会我就参加了,反响很好。”


在长丰县稻虾乡种养专业合作社、长丰县下塘龙虾养殖协会前


对于长丰稻虾综合种养下一步的目标,陶委员说将会按照“综合种养、连片开发、以产促销、集群发展”的工作思路,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逐步构建“百亩起点、千亩连片、万亩发展”的养殖布局。2018年,稻虾种养面积还要新增3万亩,达9万亩的规模,利用优良的地势和地理条件加大招商引资,打造下杨公路万亩稻虾种养示范带和4个千亩稻虾种养标准化示范基地。


“红旗水”稻虾米


另外就是构建稻虾种养品牌,提高产业附加值和产业效益,同时,引导建设龙虾交易市场和虾稻米电商销售。品牌构建对产业打上新的高地很关键,不管是优质的小龙虾还是优质的虾稻米如果养在深闺无人识,在市场上只能和普通产品一样出售,未能优质优价。对于目前的造甲“过劲”龙虾、下塘龙虾、下塘“红旗水”稻虾米,朱巷生态龙虾、造甲凤群“军松”牌虾稻米等品牌,还需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扩大品牌效益。


龙虾中国行长丰站,让我们看到稻虾种养在这里发展的蓬勃态势,虽然前期存在一些技术上的短板,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一定能补齐短板,长丰稻虾综合种养发展也定会有更美好的未来。活动结束之前,水副局长他们还特地带我们参观了长丰县义井乡的千年古槐树,他告诉我们这颗树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一级古树,树高5米,树冠40平方米,关于它的民间传说不计其数,树枝之上系挂着的红布就是当地居民祈福还愿的。在夏季古槐树依然会浓荫蔽日,曾是古驿道上来往商旅歇脚、遮阳的理想场所。相比史料中记载的繁华景象,如今的村落显得有些冷清,道路之上人流、车流稀疏。尽管如此,站在古槐树旁仍能感受到当年的盛况,最是文化能致远,古槐树无疑是长丰县重要的地标、靓丽的名片,它承载着中华文明深厚的底蕴。龙虾中国行也预祝长丰能依此文化资源发展好生态旅游业,并能与农村特色种养业等有机融合,尽快实现。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