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美食,开饭啦!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05-08 21:23:45


 01 

 

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了一个视频,放假玩到high的我突然被重击了一下。

 

一个微博大v,拿了几条正宗的黄花鱼,到美国纽约的老年活动中心。他笑称说来到这里是给这些中国老太太、老爷爷们改善伙食,因为这里只有西餐师傅,他们一天三顿都是面包。


这些只是经过烤箱蒸过的鱼被端上了餐桌,当盖子揭开时,这些老年人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情不自禁地用中文叫道:黄花鱼。一位老太太站起身告诉大家:今天是中国的黄花鱼,要用筷子。

 

所以的人都迫不及待地用筷子夹鱼吃,有一位老奶奶吃着吃着竟哭出声来,她和身边的老伴说:“想家了,已经好多年没有吃过这鱼了。以前每年过年都会给儿子做黄花鱼,现在儿子也吃不到了。”身边的老伴不断安慰,而我却看到了他努力忍住的眼泪。

 

食物总是有种特别的力量,它能让你在很多年后,还会记起味道、场景、陪伴在身边的人。中国人总说“民以食为天”,但是每份食物中都被有心人放了一份感情在里面:父母把爱放在食物里,夫妻把珍视放在食物里,朋友把友谊放在食物里。每当吃到那些普通而又珍贵的食物,似乎就找到了一份相思。

 

 02 

 

被喻为“最下菜的节目”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马上就要开播了。前两季一经播出就好评满满。吃货们似乎找到了满足味蕾的新大门,而我这种只是看看的吃瓜群众,也是啃得很开心。

 

他们去不同的地方拍摄,选取当地的特色美食。其中既包括了人文,也包括了做食物的过程。在微博和知乎上,大家尽情地高声赞美这部纪录片,而有些人也把自己记忆中家乡的美食分享给更多的人。


哈尔滨锅包肉


 微博用户@梦溪

小时候跟着大人进了馆子,点菜往往老三样:油炸花生米、尖椒干豆腐、榛蘑炖鸡,要是上来一道锅包肉,食客们霎时说话声全停,然后筷子纷飞,腮帮子鼓动。锅包肉的酸甜正好盖住了其它菜的浓咸,中西合璧,老少咸宜,广受喜爱。对于食物和口味的追求,人们享受其中并“跑步前进”。但总有些经得住大浪淘沙、历久弥新的菜式,一直驻留在百姓的餐桌上,比如锅包肉。

 

⊙北京卤煮火烧


微博用户@竞丹

 


卤煮火烧是老北京的特色小吃,地道的北京人估计没几个不好吃这一口的,虽然现在提倡少吃动物内脏以免血脂高,可是很多人依然不肯放弃这道美味,隔一段时间会大老远去吃上一碗过过嘴瘾。

 

⊙济南油旋儿


知乎用户@长东


老济南人吃油旋儿是颇讲究的,大多是趁热吃,或配米粉,或配馄饨,另有一番滋味。济南的油旋儿界,大型的饭店以会仙楼和聚丰德最为有名,而小店铺里,当属苏记油旋。我经常在思路堵塞的时候下楼买几个油旋儿来吃,然后思路就来了。

 

西安夹馍


知乎用户@丁泽宇


我吃过的千奇百怪的夹馍就不下20种。不过有一款蛋菜夹馍,着实让我惊艳了一把。一开始我看到这个夹馍时,心想不就是一个馍里边夹了些花生,鸭蛋黄,煎鸡蛋,咸菜以及抹了一层酱而已吗?不过当我咬下第一口之后,我便明白我实在是吃得太少,想得太多。里边的配料虽然也就以上所说的几种,但吃起来一不会觉得腻,二不会觉得咸。鸭蛋黄配上油炸的花生米,煎鸡蛋配着咸菜。这一切融入到这个馍中,尽管看起来似乎是有违和感,但咬下第一口时你便明白,这夹馍就好似是天地间的万物,和谐如初。

 

 03 

 

美食的诱惑力有多大?你看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汪曾祺就知道了。

 

他一生寄情于美食,喜欢逛菜市场,那些生鸡活鸭、鲜鱼水产、碧绿的黄瓜、通红的辣椒,在他的笔下都有了不同的风味。他写文清淡为主,深得古意,旁征博引,异常有趣。他的幽默也是淡淡的,从容轻松,反而时时令人忍俊不禁。

 

汪曾祺曾在《故乡的食物》中,解释这个“鲜美”二字,他说故乡里最能代表鲜味的是虾子,虾子冬笋啦,虾子豆腐羹啦都很鲜美,还说如果虾子放得太多的话,就会鲜得连眉毛都掉了。这一句“鲜得连眉毛都掉了”,读起来很是可爱。

 

不论是开心,还是难过,家乡的味道总是最佳的治愈方式。正因为我们懂得这份珍贵,才把这本《故乡的食物》推荐给可爱的你们。打开“自燃社”点开《故乡的食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份爱的力量。

 

插图 | 来自网络

编辑 | 邓布利多


在如铁的生活到来之前

敞开耳朵,让宇宙进来

阅读是一种自燃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收听《故乡的食物》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