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本科普书,我竟然流下了口水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7-29 19:28:24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一锅炖不下。——微博网友



前两天和朋友聊起《山海经》里的神奇动物到底有没有原型时,未读君和对方争了起来。朋友说:要是有原型,怎么可能现在都不见了?


未读君答曰:指不定被老祖宗吃光了呢。


朋友:……


未读君一贯认为“炎黄子孙均为吃货”,最近看完的一本科普新书又让我对吃的传统有了更深的体会,于是决定今天就着这本书和大家聊聊老祖宗的吃。


这本书叫《海错图笔记》,未读君原以为是一本正经的考证科普,没想到全书遍布这种鱼古人说特别好吃,可惜后来吃的人太多就没了,或是可惜现在没以前的好吃了的吃货感叹。但这也并不出人意料,因为这个吃货作者正是《博物》杂志编辑、拥有564万粉丝的官微的运营者、你们的“博物男神”张辰亮



中国国家地理

《海错图笔记》

张辰亮 著

中信出版集团






海错的“错”字,是种类繁多、错杂的意思。早在汉代以前,人们就开始用“海错”来指代各种海生物。清康熙年间,一位名叫聂璜的画家游历沿海一带,画下三百多种海生物,配上他自己的考证猜测,辅以文献资料和当地传说,最终制成图谱《海错图》。


《海错图》里的鳄鱼


《海错图》共四卷,前三册现藏于北京故宫,最后一册辗转去到台北“故宫博物院”。张辰亮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就来源于中学时在北京故宫看到的《海错图》。等到自己成为专业人士后,他发现这本图谱也有不靠谱的地方。因为资料来源的限制,聂璜记载的这些生物习性真假混杂。于是,他开始了和聂璜一样的游历考证之旅,力求鉴定出图里这些看上去不太科学的生物到底是什么来头。考证过程中写的30篇笔记在今年变成了未读君现在手中的《海错图笔记》。






关注博物杂志微博的朋友都知道,考证有两怕:一怕描述太模糊,二怕碰到灵魂画手,比如:



按理说聂璜作为一名专业画手,画工应该不成问题,但是《海错图》的画风依然很谜。


据说博物男神中学时一看这头喷水大海兽就知道其原型是鲸鱼


到底是渔民的错还是画手的错,这一只章鱼怎么长得如此像杂交种


总之就是写实中带着一点魔性。不过这怎么可能难倒身经百战的张辰亮呢?




读这本书时,小编仿佛能看到博物男神敲着锅说:食材已经找好,就等下锅了。这里挑选了几种有代表性(看上去很好吃)的海生物,配上男神的评说(有删改),大家自己感受吧。



介 部

海夫人





海夫人就是贻贝。《海错图》里这张画的边上还画了些小草一样的东西,旁边注解说是紫菜。画得不怎么像,他说是就是吧。紫菜和贻贝经常长在一起。要是采贝时把紫菜挖走,拿回家做一道贻贝紫菜汤,那就真成全它俩了。贻贝在繁殖季节很好区分。雄的肉是白的,雌的肉是红的。用它们煮的汤“清白如乳泉”。欧洲人也很喜欢吃,法式奶油贻贝就不错,西班牙海鲜饭里也少不了几只张开盖的、肥肥的贻贝。



鳞 部

石首鱼





石首鱼就是今天的大黄鱼(黄花鱼)。这种鱼一直都是中国人相当爱吃的海鱼,它有一身“蒜瓣肉”,刺少味美。鲁菜的干烧黄鱼和宁波的雪菜大黄鱼都是名菜。鱼鳔制成黄鱼花胶,也是炖汤的好东西。把大黄鱼做成鱼干,就叫黄鱼鲞(xiǎng)。其他鱼也能做鲞,但《海错图》说:“他鱼之鲞,久则不美……唯石首之鲞,到处珍重,愈久愈妙。”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过量捕捉,大黄鱼一蹶不振。50年代人们还可以抓到快30岁的大鱼,一个成年人拎着鱼,尾巴可以擦着地。到了90年代,只有巴掌大的一岁鱼了。到2011年,一条2斤的野生大黄鱼就能卖到四千多元。



鳞 部

四腮鲈





康熙流年,聂璜在松江客居,“得食四腮鲈,甚美”。聂璜吃到的是松江鲈,因为鳃盖褶皱里的皮肤是红的,就像多出两个鳃一样,所以又叫“四腮鲈”。早在《后汉书》里,就记载曹操宴宾客时因没有松江鲈鱼而遗憾。晋代炼丹家葛洪也说过:“松江出好鲈,味异他处。”近十几年来,由于环境破坏,松江鲈数量大减。现在人们经过努力实现了人工繁育,让它重回餐桌了。谁知推广之后反响不佳,专门复原的“八珍鲈鱼脍”也不如想象中鲜美。



鳞 部

跳 鱼





跳鱼,今称弹涂鱼,能上岸爬行,能在水面跳跃,还是沿海居民的一道下酒小菜。跳鱼味美,但因为它生活在泥滩上,所以并不好抓。《海错图》里记载,清代渔民发现这种鱼喜欢在泥滩表面挖好洞,遇到危险就钻进去。于是,渔民们便把底端封闭的竹筒插进弹涂鱼挖好的洞里,再用长竿驱赶,鱼就进筒里了。中国有好几种弹涂鱼,人们却独爱品尝大弹涂鱼。浙江宁波人认为冬天的弹涂鱼肉肥不腥,最好吃。《海错图》里说,浙江台州的弹涂鱼做成鱼干好吃,而福建的弹涂鱼只能吃新鲜的,做成鱼干则味薄。



虫 部

海粉虫





聂璜这样描述海粉虫:爱吃海滨的海苔,再拉出来一种叫海粉的东西。福建人说,这种虫吃苔过多的话,后背就会撑裂,迸出很多海粉。渔民把海粉收集起来食用,第一天是绿色,第二天就变成黄色,不如绿色的好吃了。海粉虫其实是沿海人民很熟悉的海兔,海粉也不是它的排泄物,而是它的卵群带。在海边常能看到海兔“连环大交配”的盛况:六七只海兔首尾相连,最前面一只充当雌性,最后一只充当雄性,中间又当雌性又当雄性。海粉有甜咸两种吃法。先把干制品泡发,多次冲洗,喜甜者加冰糖煮熟,喜咸者,和鸡肉、排骨一起煮汤,能吸收汤汁的美味,激发自身的鲜味。



虫 部

泥 翅





泥翅,今天叫海鳃,长得既像鱼鳃又像鹅毛笔。受到刺激时,它的身体会瞬间缩进泥沙里,除了这瞬间遁地术,有些海鳃受到碰触时还会发出蓝白色的萤光。作为善吃会吃的民族,就连海鳃这么奇怪的东西都会被中国人做成菜肴。《海错图》记载了清代人的做法:“剔去翅,剖去其沙,同猪肉煮食,殊脆美。”今人则多是用蒜炒、辣椒炒、XO酱炒。和古人相同的是,依然要“剔去翅”。



想看更多海鲜科普可以入手一本《海错图笔记》,购买方式如下▼




《海错图笔记》


【扫描二维码购买】




博物男神除了是灵魂画手救星外

也是一位知名园艺小能手

未读小店正在出售他的另一本新书

讲解盆栽种植养护的实用指南《掌中花园》

可以和《海错图》一起购买哟



《掌中花园》+《海错图笔记》


【扫描二维码打包购买】






编辑=乐闲 |   转载请联系后台

投稿/合作  unreadsky@163.com


- 今日互动 -


什么食物会让你有幸福感?


欢迎大家来评论区踊跃留言,

我们将选出 留言最走心的一位 盆友

送上《海错图笔记》一份

(截止到15日上午10点)



去未读小店购买《掌中花园》+《海错图笔记》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