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换个角色,世界真的会不一样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1-11 21:03:29

前言:


这是一篇纯文,无背景音乐,无配图,无排版,只有文。因为星星的主人觉得这是一篇需要好好读文的文。文章依旧“随遇而安”的状态,似乎没有过多的紧密关联,但你读完,一定不会后悔读了它。



正文:



01  关于  游戏狗


最近喜欢上了打“吃鸡”游戏,是腾讯的一款热门手游。虽然我的技术很菜,可是闲来总想打一把。赢游戏的时候是真的开心,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绪高涨,忍不住的想笑出声来。快要赢却输了也会真的很气,是真的会想吐那么几口脏话。更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跟朋友开黑的时候,真的会对着手机屏幕大喊:“前面前面,左边左边,东南东南,快,那有个人你看见没…”


在此之前,以上描述的种种情形,我觉得一辈子都不会在我的身上发生。


说起来,我本不是一个爱玩游戏的人,虽也没觉得玩游戏有什么大错,但对于一玩游戏就沉浸其中的人总带着一种“有色眼光”。总会觉得:只有幼稚且自控力较差的人,才会喜欢沉浸游戏这个虚拟的世界,无法自拔。


曾几何时,我一度对和朋友开黑的亲弟很是嫌弃;我还会时不时附和我妈对他的唠叨;我更不能够理解他对着电脑眼神发亮的样子;也不能理解他一会笑一会叫偶尔骂人的状态;甚至于我一度想在他游戏的时候故意搞破坏,想让他停下来去学习,去做我觉得比玩游戏更有意义的事情。


而,在此之后,我好像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看到和了解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我突然间开始感同身受了很多东西,我想我不会在我弟打游戏的时候去干扰他,更不会在他赢了很开心的时候冷漠的说一句“搞不懂有什么好玩的”。我突然间发自内心的认为:其实人在玩游戏的时候,就应该全身心的投入,去享受游戏世界的喜怒哀乐,否则玩游戏的意义何在?


当然,我需要很郑重的强调:这并不代表你可以不做很多你原本该做的事,而去全身心享受游戏的乐趣,无法自拔。所有一切的前提是,你完成了本该属于你去做的事情,那么在你需要放松娱乐的时候,当然理应沉浸其中。


合理游戏并享受乐趣,听起来似乎是一个很能被理解的道理。但生活中大多数的亲友是与“游戏”为敌的角色。比如网络上常见的话题“LOL和女朋友哪个重要”“你妈不许你玩游戏怎么办”…


也许你的父母亲友开明,给你足够的空间,但请相信我,他们还是不会真的喜欢你对着屏幕喊叫的样子。因为那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理解,而是用理性进行的自我约束和辨别,从而使得自己去接受并理解某种行为。


其实,需要去理解的那个人也会很辛苦。这也恰好解释了为什么你妈明明说你可以适当玩游戏,可每次你在家玩完之后她的脸色依旧不好看,甚至于她还会忍不住想跟你讲一些她以为你不懂但其实你懂的道理。当然女朋友也是如此。


所以,其实并不是她们出尔反尔,善变又麻烦,而是你那种投入的状态着实让“不懂游戏”的人,看着不那么OK。也或是因为她没有在其他时候看过你那么投入的样子。


当然,男生玩游戏和女生追剧看综艺总是类似的。比如看个电影,女生就比男生更容易带入情绪,所以电影结束影院里痛哭的多数都是女性(这个时候我不想再展开说女性比男性更会宣泄情绪,也不想说悲伤往往比欣喜更容易让人代入)。


记得年前《前任三》热映,说是很多人看完痛哭,和现任分手,找前任复合。且不评价这个电影和这个行为,或去深挖这是不是电影的营销手法,就网络上这些语言而言,个人觉得在某种程度造成了多数人(尤其是直男癌患者)很大程度上的认知偏差。


其实因为某个影视作品或书本里的角色而难过,并非一定是自身和这个角色有着很相似的经历,才会这样,大多数时候的大多数人只是单纯沉浸其中,替这个角色悲伤或欣喜。


亲身经历来说,我在去年年尾的时候读《追风筝的人》。当时用周末2天的时间看了这本书的一半,之后书就被我搁浅了,至今没有再翻开读后半本,所以这本书一直是我只读了一半的书。我妈至今都觉得是我懒散,一直不爱读书,所以这样。


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看书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沉浸于哈桑这个角色,故事的情节到了某个部分,我整个人的情绪是真的有点悲伤,所以我不想看了。然而本质上,我本人的生活经历和书中哈桑这个角色没有任何的相似之处。


停!话题需要收回来!


其实我是想说,不要盲目的反对或判断一件你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我记得前段时间热播综艺《向往的生活二》里宋丹丹说过一段话被知乎网友讨论,赞同和反对众说纷纭。原话我已记不太清,大致的意思是说没有经历过就没有发言权。不管别人怎么看这个观点,我个人是认可这种说法的。


另外,很多时候用道理去理解一件事情,其实真的是辛苦的。就像让不懂游戏的人去理解你对着屏幕大喊大叫,不爱追剧的人去理解你看个剧都能流泪或欣喜。


也许,人是需要刻意去培养,或者说去尝试给自己转换个角色,让自己真实的去感受一下 原本所不能理解 或之前未曾涉及的东西。也许,你就真的会茅塞顿开,看到另一个世界。


总还想多说一句:其实无论是玩游戏还是看剧或是读书,沉浸其中,是一件很爽的事情。



02  关于  做家务


不行!关于这个话题,我忍不住要先说我想表达的结论:其实,家务活真的很累,很耗时,重复会很无趣,又很容易被忽略,又很难获取实质性的回报补偿,所以一直重复并承担家务的人很容易产生抱怨情绪。


如果你有一个干净整洁温馨的家,请一定要好好感谢你的妈妈。如果你的妈妈是一个纯家庭主妇,那你更要好好感谢她。请不要打心里觉得家务活都是小事情,也不要觉得在家做家务自由自在,和你在公司或创业辛苦赚钱承受的各项压力没法比。偶尔,请多包容一下家庭主妇的情绪抱怨。


最近空闲开始承担全家人的家务活,比如日常采购,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折叠衣物,整理收纳,倒倒垃圾。一天就做这些,重复做这些。这些工作其实真的挺累的,并且最容易被家人忽略,让工作者丝毫没有成就感,更不会有人给你发工资,唯一的乐趣就是家人给予的满足感。如果有一天,连这种满足感都没有获得,那简直是对家务工作者内心的暴击。所以请多夸奖你的妈妈/你的妻子,如果偶尔遇上她没有想往常一样整理家务,更不要抱怨。


我的妈妈是那种很爱干净的人,曾一度被全家人认为她有洁癖症。干干净净的地就要拖,没满的垃圾就要倒,甚至于没洗澡不让上床睡觉,我或爸爸收拾的厨房她总觉得不够干净,我洗的衣服她会担心不同类别的衣物有没有分开,手洗机洗有没有分开…所以总是常常一个人很忙碌做家务…近几年也变得越来越爱抱怨,埋怨我们懒…


以前总觉得我妈很唠叨,一些小事要弄那么久,自己又标准高得出奇,还非要重复不必要的劳动,又时常会冲我们抱怨,抱怨听多了其实挺烦的。现在,我真的觉得这么多年我妈太不容易了。突然觉得如果一个家庭的每个成员(当然包括有能力的孩子)都能独立承包家务活一定的时间,那这个家庭的生活一定会变得和谐很多。


其实,很多东西是你真的成为那个角色,才能真的理解的。所有源自道理的理解,都不如感同身受来的实在。偶尔给自己的生活换一个角色,你所看到的世界真的会不一样。



03  关于  赚钱养家


其实我最近在想,如果有那么半年(或者说三个月),整个家庭的所有支出(或者生活基本支出)都由我来承担,那么我会怎么样,我会不会更努力的工作,会不会内心更抓狂,会不会更爱重钱财,会不会更爱我的爸爸?


其实,不试我也知道,我肯定会的。可不试,我也永远都不会知道那种最赤裸最真实的感受。


端午假期瞎琢磨,自己琢磨了一套群居角色共享理论,群居的时候(比如家庭生活,比如大学宿舍生活等)避免一个人单独承担某个角色,大家角色共享,责任共享,生活会更和谐。


换种说法就是:钱大家一起赚,活大家一起干,不要有太明确的群居生活责任分担,让每个生活角色大家共同参与。我总觉得,在现在这个高压社会环境下,角色共享的话,个人生活感会更强,个人压力感会也更小。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未经历真实案例的验证。我个人非常鼓励看到我这篇文的人可以去尝试一下。



04  关于  男女差异


先给大家推荐一本书《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博士,国际知名人际关系和情感问题研究专家约翰·格雷。


本书提出了一个形象有趣的“火星与金星理论”,点出了两性关系的本质: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他们天生不同。这个理论已经被哈佛大学纳入了课程体系。


书本的核心内容是作者认为,男女来自不同星球,他们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天然不同,要维持和谐的婚姻关系,你必须找到适合对方的沟通方式。


写到这里,我自己突然觉得很奇怪,觉得我一个年纪轻轻正青春又可爱的单身狗看这本书奇怪。说起来,我也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结缘此书完全是因为一条朋友圈的安利。这条朋友圈的主人是我的嫂子,一个北师大英语系的学霸。怎么说呢,个人因素,我天生对名校学霸有种敬畏之心,所以当时看到嫂子的安利,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怀着好奇又好玩的心情就去看了这本书。


回归这本书:我个人觉得这本书挺有趣的,也适合任何年龄段的人看,去客观辩证的认知一下男女差异没什么不好。且对于婚姻外的亲密关系处理也有所帮助,比如母女,父女,姐弟,最次也会让人多上一种包容心,让你更善于接纳和接受很多本质的不同,同时也更愿意去尊重亲密的人的某些行为。


其实,偶尔给自己换一个角色,让自己拥有另一个视野,是一件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你会突然间发现生活的奇妙,会发现世界的另一种新奇,也会对生活中所有的事情多了一份理解和包容。



05  关于  尝试一下


总觉得给自己换个角色,就是给自己多一种尝试。而人活着趁年轻即使不换角色,多尝试一下未知的事物其实也挺好的。


关于尝试,大千世界,事物太多,找个比较好的切入点,就聊一下食物吧,毕竟民以食为天,都是爱吃的人。


先说牛蛙吧。2017年之前我是不吃牛蛙的,看过活牛蛙的样子,看过火锅店端上来的生牛蛙,我实在无法克服自己心理因素,去吃它。有一次和朋友吃火锅,在朋友强烈的安利和各种威逼利诱下,我吃了人生第一口牛蛙,嗯…真的很好吃。从那个时候我才开始发现,原来我差点错过那么好吃的美味,到现在我都很爱牛蛙火锅。我至今都有点感谢我那个朋友,否则我可能一辈子也不吃牛蛙。


聊聊榴莲。一直不怎么喜欢榴莲的味道,所以从来不会买来吃。也许是关于牛蛙的尝试比较好,也许是对臭豆腐比较喜欢,也许是连续2天星星的朋友对我的安利,今天我勇敢的吃了一口榴莲,秒吐,是真的恶心。朋友还调侃我这辈子都无法当“流氓”了,对芒果过敏,又受不了榴莲。


生鱼片配芥末。水土原因,不喜生食。第一次尝试生鱼片是2014年,没有觉得特别好吃,也没有觉得无法接受,于我而言就是普通的食物。


炝虾。嗯…2017年毕业后工作时和同事们一起吃饭,人生第一次吃炝虾。透明的带盖容器,里面是活蹦乱跳的虾。其实我已经忘了是什么样的因素致使,我面不改色手不抖的和同事们一起吃炝虾,那种把虾头咬掉之后身体还会在嘴里跳一下的感觉,真的是…味道确实鲜美,也确实好吃,但我应该以后不会再吃炝虾,活奔乱跳的虾实在是有点冲击我的心理防线。


关于蝉蛹,嗯…至今没有让自己迈出那一步去尝试是什么味道,也无法享受它赋予的营养,其实有缘的话,尝试一下,应该也未尝不可吧。


以上是我个人对吃的尝试,怎么说呢,关于尝试之后的感受,结果有好有坏。但是我不试,我永远不知道,我竟然会那么喜欢吃牛蛙,那么无法接受榴莲。不尝试,我也不知道炝虾和生鱼片赋予我的味觉感受。


食物如此,事物亦如是。


趁年轻,活的勇敢大胆些,多尝试一下未知的事物,未尝是一件好事,但也绝不是一件坏事。





?  人无法用同样的自己

              换不一样的未来  ?



读我文章的小可爱  傍晚好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